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透明质酸吸收率的影响 ,以评价它们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肝脏原位灌洗后 ,分别在UW液、Celsior液或Histidine Tryptopan Ketoglutarate液 (HTK液 )中低温保存 16和 2 4h ,然后用含透明质酸的Kreb Henseleit液在 37℃下连续循环灌注 90min ,分别于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检测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结果 低温保存 16h ,再灌注 0、15、30、6 0和 90min时 ,3种保存液保存的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均为负值 ,表明肝窦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但UW液和Celsior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较HTK液为优 (P <0 .0 1) ;保存 2 4h者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Celsior液和HTK液。结论 UW液对肝窦内皮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三组,各组通过门静脉插管,对肝脏进行原位灌洗,心脏搏动组以4℃HTK液灌洗;心脏停跳组在心脏搏动停止60min后,以同样方法灌洗肝脏;SOD实验组灌洗方法同心脏停跳组,但灌洗液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7500IU。灌注结束后,快速切取肝脏,于4℃HTK液中保存24h,然后在体外以Krebs-Henseleit缓冲液再灌注45min。测定再灌注过程中的门静脉压力,收集再灌注液,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乳酸脱氢酶(GLDH)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切取肝组织,检测其能量底物总和(TAN)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期间,SOD实验组的门静脉压力为(6.4±0.9)cmH20,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的(12.1±0.7)cmH20(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灌注液中AL]r和GLDH的浓度不断升高,但SOD实验组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P〈0.05)。心脏停跳组肝脏氧消耗量明显低于心脏搏动组(P〈0.01),而SOD实验组氧消耗量明显增加(P〈0.01)。SOD实验组的TAN为(7.6±0.4)μmol/g,明显高于心脏停跳组的(5.3±0.7),μmol/g(P<0.05)。SOD实验组灌注液中LPO的含量为(0.42±0.10)nmol/g,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的(0.98±0.18)nmol/g(P<0.01)。心脏搏动组只有极少量的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凋亡,SOD实验组中凋亡细胞的数量也非常有限,而在心脏停跳组,则有大量的肝窦内皮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在体外,SOD能显著减轻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SOD抑制了氧自由基所致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保存液中嘌呤核苷磷酸酶(PNP)活性的变化.方法:将大鼠肝脏在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不同时限后,用37℃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的变化.结果:经过8 h的低温保存,再灌注90min后,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经过16 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60min前,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60min后HTK和Celsior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经过24 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15min后,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Celsior,而Celsior又明显高于UW.结论:随着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肝脏中PNP逐渐增高且UW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HTK和Celsior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腺苷A2受体激动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时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门静脉插管,分别用60 mL 4℃ HTK保存液和含有腺苷A2受体激动剂CGS21680(30 μg/100 mL)HTK保存液灌注大鼠肝脏, 然后切取肝脏4℃ HTK液中保存24h,Krebs-Henseleit缓冲液常温连续再灌注45 min。检测灌注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氨酸乳酸脱氢酶(GLDH)及门静脉压力(PVP)的变化。灌注结束时检测灌洗液中细胞凋亡、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胆汁分泌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CGS21680组大鼠灌注液中ALT,GLDH 和PVP明显降低(均P<0.01), 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加 (P<0.01), LPO含量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腺苷A2受体激动剂可减轻离体大鼠肝脏I/R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自由基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和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2007年间12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114例.结果 本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体重下降以及纳差等.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9例(7.3%),降部107例(86.3%),水平部7例(5.7%),升部1例(0.8%).术前纤维内镜确诊率为90.5%,ERCP确诊率为94.1%,超声内镜确诊率为100%,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率为78.6%,MRI发现率为80.5%,CT发现率为75.7%,B超发现率为40.6%.1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中5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2例未手术,5年生存率为100%;11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47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35.8%;6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1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16.7%;22例行旁路手术,均死于术后5~16个月;2例行支架介入术,2例行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死于术后3~11个月;其余未手术,死于术后1~11个月.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经内镜、超声内镜以及ERCP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或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对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晚期肿瘤患者可采用旁路手术以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脏停跳大鼠肝脏过氧化亚硝酸介导的细胞凋亡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该实验旨在研究过氧化亚硝酸对心脏停跳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切取雄性Wistar大鼠肝脏后,通过门静脉插管灌注60 ml 4℃HTK保存液,其中心脏搏动组为立即插管;心脏停跳组为60 min后插管;另外一组为心脏停跳但灌注液中含有7500 I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均=6).然后所有的大鼠肝脏均在4℃HTK液中保存24 h后置于循环灌注系统中,用Kreb-Henseleit缓冲液常温再灌注45 min.结果 同心脏停跳组相比,心脏搏动和SOD组大鼠灌注液中转氨酶(GPT和GLDH)的含量明显减少(均P<0.05);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均P<0.01);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加(均P<0.01),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均P<0.05);灌洗液中硝基酪氨酸明显减少(P<0.01和P<0.05)且硝基酪氨酸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减弱.结论 氧自由基的代谢产物--过氧化亚硝酸与心脏停跳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木文从技术评估的角度对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对国内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图表化和题目化的初步表达,并与国外的部分现状 做了简化的比较,进一步地提出和明确了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应用中的两个方面和五大问题,从而对 有效地进行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的技术评估和积极地解决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确定 了大的框架和针对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1999年 9月至2 0 0 2年 1月 ,我院施行了 1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包括 6例 1型糖尿病及 7例 2型糖尿病病人 ,胰岛素用量为 0 5~ 1 5IU/ (kg·d) ,13例病人均合并糖尿病肾病 ,及心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并行透析治疗。 13例手术均采用体循环 膀胱内引流式。结果  6例 1型糖尿病病人于胰腺通血后 1 5~ 2 3h后停用外源性胰岛素 ,7例 2型糖尿病病人于术后第 5~ 9天停用外源性胰岛素。 13例病人均于术后第 2~ 4天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出现排斥反应、血尿、感染并发症 ,其中 1例术后 5d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 ,抗排斥治疗无效 ,术后 11d切除移植胰肾。其余均痊愈出院 ,定期随访 ,移植物功能良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得到缓解。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方法。达到胰岛素依赖期的 2型糖尿病也是胰腺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供胰肾原位灌注、快速整块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减少各种并发症 ,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在不同的保存液中嘌呤核苷磷酸酶(PNP)活性和透明质酸(HA)吸收率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肝脏在三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6 h和24 h后,用37℃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 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和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16 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60 min前,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60 min后HTK和Celsior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经过24 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15 min后,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Celsior,而Celsior又明显高于UW.低温保存16 h后,再灌注时,3种保存液保存的肝脏对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均为负值,表明肝窦内皮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保存24 h者,UW液保存肝脏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明显高于Celsior液和HTK液.结论 随着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肝脏中PNP活性逐渐增高,而外源性透明质酸的吸收率下降;二者可作为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 TMPRSS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16例胰腺癌和配对癌旁组织TMPRSS4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例胰腺癌标本、26例配对癌旁组织、4例正常胰腺组织TMPRSS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组织TMPRSS4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9.09±7.01比1.27±0.72;1.223±0.125比0.667 ±0.106,P值均<0.01),胰腺癌组织TMPRSS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2% (41/6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8% (1/26)的阳性表达率(P<0.01).正常胰腺组织未见TMPRSS4蛋白表达.胰腺癌TMPRSS4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值均<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高表达TMPRSS4,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