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国家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意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文章通过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将天津地域性特色“卫药文化”与药剂学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建立《药剂学》课程思政体系,深度挖掘《药剂学》课程中“卫药文化”的教学资源、文化资源与德育资源,创新建设教学团队,深化校院企合作育人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培养创新精神、职业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健康老年化的需求和社区护理课程自身特点,从智能医疗在社区护理学课程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学习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教师与学生们掌握智能医疗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有效方法,从而促进社区护理智能医疗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深圳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口头宣教的对照组和进行围绝经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干预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绝经症状评分、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踝肱指数(ABI)、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治疗1年后绝经症状评分、ICVD评分、血压、总胆固醇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减轻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同时使ICVD评分、血压、总胆固醇均下降,从而降低围绝经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常宏  蒋绍艳  史玉朋  宋丹妮 《中国药房》2008,19(30):2323-232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采用含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L-DMEM培养液诱导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66。丹参注射液诱导后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较密的部分神经元拉成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巢蛋白、NSE、NF-M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58.68±4.50)%、(61.23±5.72)%、(63.47±6.38)%,GFAP阳性细胞率(1.47±0.23)%。结论:丹参注射液在体外可以将大鼠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4月至2009年5月间13例确诊为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早产、极低出生体重、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长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易感因素.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有10株(76.9%),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敏感率为7.6%),对含酶抑制剂类药物、喹诺酮和氨基苷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53.8% ~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高(96.2%).结论:新生儿科患儿普遍存在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易感因素.此类细菌绝大部分为产ESBLs菌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其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3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该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和减少药品ADR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临床上报的306例合格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306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个月~10岁,占总数的69.28%;以静脉给药为主,共涉及252例占82.35%;产生ADR的药物共涉及64个品种,主要以头孢类药物及青霉素类药物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其中新的一般不良反应43例,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例,严重不良反应2例。结论积极开展ADR知识的宣传,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以避免及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莪术油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莪术油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00例,b组100例,c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是莪术油葡萄糖加利巴韦林静脉点滴,b组是莪术油葡萄糖静脉点滴,c组是10%葡萄糖加利巴韦林静脉点滴。疗程5~7天。结果治愈率a组为96%,b组为91%,c组为70%。在控制主要症状、体征、治愈天数上,a组、b组均明显短于c组,治疗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莪术油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莪术油加利巴韦林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方案对于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所产生的经济学效果。方法:236例门诊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克霉唑阴道片(凯妮汀)1个疗程1 d(A组),阴道用盐酸特比奈芬阴道泡腾片1个疗程7 d(B组),阴道用硝酸咪康唑栓1个疗程7 d(C组),克霉唑阴道片(国产)1个疗程6 d(D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组有效率分别为90.91%、89.47%、78.18%和83.93%;成本分别为45.51元、58.80元、18.91元和23.95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50、0.66、0.24、0.29;A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09,B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53,D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0.88。结论:D组成本较低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病区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儿科病区的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并统计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及其耐药率。结果: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药是我院儿科病区防治感染的主要品种,第3代头孢菌素在我院的DDDs逐年增高。临床分离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密切相关,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监管,以降低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