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膝关节分为3个间室,分别为内侧间室、外侧间室、髌股间室。膝关节炎可以影响其中任何一个间室,但1/3患者早期病变仅局限于1个间室,其中69%发生在髌股间室,30%发生在内侧间室。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是仅对病变间室进行表面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发展成为一项相当成熟和完善的一门手术,其中远期术后生存率和优良率也得到了几乎所有学者的肯定。本研究对同一术者在相同条件下对膝关节单间室病变的患者实施的UKA 20例(24膝)和TKA 20例(22膝)进行随访,对比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及单髁置换术在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外固定、克氏针、重建钢板三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2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进行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其中保守治疗39例,克氏针固定41例,重建钢板42例。结果:随访12个月~24个月。按初步骨折愈合评定标准,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48.72%,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78.05%,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5.24%。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适用于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  相似文献   
3.
<正>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青壮年最易发生。单纯内踝骨折实际上是指旋前-外旋型或旋前-外展型第Ⅰ度损伤(Lauge-Hansen分类)[1]。骨折无移位,通常进行石膏外固定即可,若内踝骨折有移位,一般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通常采用的内固定物为金属螺钉、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和空螺纹钉内固定。我科自2005—2010年使用国产可吸收螺钉、空心螺纹钉治疗单纯性内踝骨折110例,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IVP不显影患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受检者(40只患肾)进行了肾动态显像,并与同期IVP检查对比分析。结果:37例受检者中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者91.2%,无功能者9.8%;IVP检查显示有功能者38.7%,无功能者61.3%。可见,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者明显高于IVP检查(P<0.01)。IVP不显影的患肾99mTc-DTPA动态显像主要表现为~级,即放射性摄取中度以上减少占81.5%GFR均值22.8 mL/min,肾实质不显影占18.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较IVP不显影患肾功能的评价可以获得直观的肾脏摄取-排泄曲线和GFR值,从而能够定量的评判分肾功能,为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此法简便、无创、灵敏及可重复性的特点,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相对数统计方法在大鼠骨痂力学强度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痂生物力学测试资料更好的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方法将实验大鼠7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只,两组大鼠均造成随机一侧胫骨中上段横形骨折,髓钉固定。实验组切断胫骨骨折侧的坐骨神经,对照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切断。术后30d处死全部大鼠,取出所有大鼠双侧胫骨,所有健、患侧胫骨均进行生物力学拉伸测试,得出最大载荷,用健侧载荷数据除以同一大鼠患侧载荷数据,得到一相对数。分别用患侧载荷的绝对数数据和健/患侧载荷的相对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患侧绝对数数据进行统计,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76),用健/患侧载荷相对数数据进行统计,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在骨痂生物力学测试数据分析比较中,用相对数数据进行统计更能有效地消除个体差异,使结果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占世界第1位,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60岁以上患者骨质开始疏松,其发病的腰椎间盘突出多为退变型突出,病程长、症状与体征重,患者痛苦,给生活带来极大困难,由于担心手术影响其脊柱稳定性,因此,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十分棘手。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对30例老年性多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08只,任选36只大鼠为供体,取双侧跟腱,贮存于-80℃深低温冰箱中冷藏10d以上备移植。余72只大鼠为受体,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切除一侧跟腱,取冻存肌腱桥接于肌腱缺损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实验组)。术后4、8周,每组各取12只大鼠的移植肌腱行组织学观测、生物力学测定。结果组织学观测:术后4周、8周,A、B2组间比较,成纤维细胞数量、肌腱腱束致密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与A、B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力学测定:术后4周,A、B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A、B2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A、B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A、B2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移植肌腱断端使用外源性bFGF能促进移植肌腱愈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早期活动,早期负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除对提高植入物的使用寿命外,还要求减少手术的创伤性,缩短康复时间。本文报告了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33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X线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3.6±2.4)分提高至(94.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5),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显露困难但不影响假体安放,行全髋置换术可不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