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负强化在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激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 ASLEC)、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ANSAQ)对4 634名青少年进行匿名调查,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结果  青少年NSSI检出率为29.80%。应激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和NSSI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均有P < 0.01), 负强化与NSSI正相关(P=0.002)。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起中介作用(IE=0.116, 95% CI: 0.090~0.143)。负强化不仅正向调节负性情绪与NSSI的关系(β=0.165, 95% CI: 0.101~0.227), 还可正向调节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差异比较的3个95%CI分别为(0.090~0.241)、(0.049~0.217)、(0.090~0.241)]。  结论  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负性情绪发挥中介作用, 负强化不仅恶化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还加剧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师范大学生的梦内容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梦内容特点。方法:运用Hall/Van de Castle梦的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198名大学生的梦报告。结果:中国大学生梦内容中的熟悉人物的出现率比美国大学生常模高(h_男= 0·25,h女= 0·24,P<0·01),但中国大学生梦内容中的攻击和性行为的出现率均比美国大学生低,主要表现在至少出现一次攻击行为的梦的百分比(h_男=-0·43,p=0·000;h女=-0·27,P=0·011)和A/F(h女=-0·24,P=0·033)上。男大学生较女大学生会梦到比较少的熟悉人物(h=-0·25,P<0·05)、亲人(h=-0·26,P<0·05)及友好行为(h=-0·28,P<0·05)。结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可能是引起中美大学生梦内容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情绪调控在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中的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利用认知情绪调控问卷调查了265名大学生的积极评估与沉思默想两种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情绪调控策略与PTSD症状之间的性别差异,并利用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生活应激经历与情绪调控策略对PTSD症状的影响。结果女生比男生会更多地采用积极评估策略来应对应激(t=-1.91,P=0.058),并且积极评估策略与女生的PTSD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避:r=-0.26,P0.01;记忆闯入:r=-0.19,P0.01;高唤醒:r=-0.19,P0.01)。但积极评估与PTSD症状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积极评估策略的使用与男生的PTSD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记忆闯入:r=0.28,P0.05;高唤醒:r=0.26,P0.05)。沉思默想与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男女差异,无论对于男女,沉思默想与PTSD症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7~0.46,P0.01)。研究还发现,情绪调控比生活应激经历本身更能决定PTSD症状的严重性。结论应激后陷入沉思默想不但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还可能会破坏男性利用积极评估策略应对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436名大学生死亡态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死亡态度是指个体对死亡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已有研究表明,死亡态度容易受身体健康状况、家庭谈论死亡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本文调查436大学生在死亡态度各维度上的表现,分析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家庭谈论死亡情况对其死亡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延长创伤环境暴露时间对条件性恐惧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延长创伤后创伤环境的暴露时间对单一线索条件性恐惧表达的影响.方法 灯光线索条件性恐惧训练后延长动物在训练环境中的停留时间.结果 创伤后延长环境暴露时间能够消除动物对环境的恐惧,使之不能自发恢复.并因此抑制了对单一线索的条件性恐惧反应,主要表现为在创伤环境中,延长暴露组动物对灯光线索的条件性恐惧反应低于非延长暴露组[恐惧水平分别为(19.531±6.073)%,(46.094±10.427)%],达到边缘显著水平(P=0.085),且这种恐惧下调可以持续至少35d[延长暴露组与非延长暴露组的恐惧水平分别为(21.094±4.897)%,(74.219±9.481)%,P<0.01].结论 延长创伤环境暴露时间改变了对创伤环境的"恐惧"表征,从而使创伤环境作为"安全场景设置者"降低了对单一线索条件性恐惧的表达,提示在创伤后延长创伤环境的停留时间,使受害者对环境的恐惧消失,可能有助于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工作倦怠的心理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欣欣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单位,她很庆幸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专业对口、收入颇丰还很稳定。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啊。工作伊始,欣欣尚能满怀信心的投入工作,可是一年过去了,欣欣发现工作永远是那样井然有序,所有的行为都和计划的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任何新鲜感,自己再也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为了某个项目的完成而沾沾自喜了。这个工作不能带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行外貌比较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并探究身体不满意的中介以及外表条件性自我价值和被接纳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上行外貌比较量表、身体不满意量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外表条件性自我价值量表和被他人接纳问卷对6186名青少年施测。结果:(1)身体不满意在上行外貌比较与NSSI间起中介作用;(2)外表条件性自我价值可调节上行外貌比较与身体不满意的关系以及上行外貌比较与NSSI的关系;(3)被接纳感可调节身体不满意与NSSI的关系;(4)外表条件性自我价值越高以及被接纳感越低,则身体不满意的中介效应越大。结论:上行外貌比较通过身体不满意影响NSSI,外表条件性自我价值可增大该影响,被接纳感可削弱该影响。  相似文献   
8.
爱情试纸     
爱需要两个人心心相印,让你心跳的他(她)是 否真的爱你?而你对他(她)的爱是否也纯洁如一? 爱我的人非我最爱,我爱的人已心有他属。爱与爱之间总是找不到缘分的天空,你是否也正在为自己不确 定的爱而苦恼呢?那么就来为自己的爱情测试一下 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疼痛敏感性对体验回避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通过相对剥夺感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的再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量表、相对剥夺感问卷、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和疼痛敏感性量表对4861名高中生施测。结果:(1)体验回避可调节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相对剥夺感→NSSI中介路径的后半段;(2)疼痛敏感性可调节体验回避的调节作用和体验回避所调节的中介效应,随着疼痛敏感性的升高,不论体验回避何种水平,相对剥夺感对NSSI预测作用降低,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通过相对剥夺感对NSSI的预测力减弱。结论: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与高中生NSSI间存在三阶调节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