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调查青少年双相障碍门诊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的172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根据有无自伤,将患者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双相类型、父母婚姻状况、童年创伤等因素和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评分、贝克绝望量表评分差异。结果:NSSI行为发生率为34.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双相类型、父母婚姻状况、童年创伤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患者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评分均高于非NSS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风险程度及绝望程度是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NSSI行为在青少年双相障碍门诊患者中较为常见,自杀风险程度和绝望程度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孙鑫  童茂清  楼忠泽  邬丹娟  季蕴辛 《浙江医学》2022,44(8):879-881,886
失眠障碍(ID)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主要症状包括夜间睡眠不佳、认知功能损害等。随着多项睡眠监测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研究指出ID患者睡眠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密切关联,本文就两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不同区域脑组织代谢特点。方法选择17例首诊未经治疗的成人OC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3D-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OCD患者前扣带回、中扣带回、左右额叶白质、左右丘脑和左右豆状核中大脑代谢物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浓度变化,并分析NAA/Cr、Cho/Cr与OCD、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OCD患者中扣带回的Cho/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额叶白质Cho/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扣带回NAA/Cr与焦虑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712,P<0.05)。结论OCD患者中扣带回Cho浓度减少、左额叶白质Cho浓度增高,可能是OCD的病理现象或代偿反应;中扣带回NAA/Cr与焦虑量表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住院病人血及分泌物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符合院内感染并剔除重复株后共44株,复习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感染最多见于呼吸道(32/44,72.7%),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侵袭性操作,药敏结果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8%及9.1%。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常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ICU病房的分离率最高.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对该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检测,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败血症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早期诊断困难 ,病死率高达 4 1% [1] 。现将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12月经血培养证实的 12例真菌性败血症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败血症的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诊断标准[2 ] 。收集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临床以念珠菌性感染最为常见 ,其早期诊断困难 ,病死率高达 4 1% [1] 。现将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经血培养证实的 12例念珠菌败血症作一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4~ 90岁 ,中数年龄 6 5岁。基础疾病 :胃癌伴腹腔广泛转移、坏死性胰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各 2例 ,白血病、肝炎后肝硬化、冠心病并重度心衰、脑出血、帕金森病合并脑大面积梗死、颅脑外伤昏迷各 1例。1.2 主要合并症 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4例 ,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31例pSS患者(pSS组)进行心理评估,分离其PBMC,在有或无ATP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PBMC及CD14-PBMC表面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TP刺激前后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水平.另外,分别设有19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RA组)及18例单纯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组)作为阳性对照,20例健康人(健康组)为阴性对照.结果 所有4组受试者PBMC表面均有P2X7受体表达.ATP刺激较未刺激,CD14+PBMC(单核细胞)表面P2X7受体表达仅在pSS组[(5.6%3±2.48%) vs.(3.98%±1.68%),t=3.647,P=0.001]显著增高,而在CD14-PBMC(主要为淋巴细胞)表面其表达在pSS组[(16.92%±9.25%)vs.(10.06%±4.35%),t=4.908,P〈0.001]及焦虑抑郁组[(12.68%±8.15%) vs.(8.07%±5.05%),t=3.412,P=0.003]均显著增高.ATP刺激后,pSS组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显著高于RA组[(5.63%±2.48%)vs.(4.15%±2.20%),P=0.044]、焦虑、抑郁组[(5.63%±2.48%) vs.(3.35%±1.80%),P=0.004]及健康组[(5.63%±2.48%) vs.(3.25%±2.05%),P=0.002].ATP刺激后,pSS患者PBMC上清中IL-1β水平与刺激后外周血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47,P=0.025).pSS组存在焦虑的患者占45.2%(14/31),存在抑郁的患者占32.3%(10/31).ATP刺激后,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与pSS组、焦虑抑郁组焦虑评分(r=0.344,P=0.030)及抑郁评分(r=0.319,P=0.04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SS患者PBMC表面P2X7受体高表达,可能与pSS的发病机制及其合并焦虑、抑郁相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中毒在综合性医院的急诊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发生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科学预防,有助于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40岁,因头痛、全身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半月,于1995年6月入院。入院诊断肾病综合证,予强的松50mg/d治疗2月,蛋白尿无好转,并出现血尿,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IgAN)。立即加用CTX治疗(总量6g),蛋白尿转阴,强的松渐减量,治疗9月余后停药。停药后多次尿常规复查无殊。1996年1月患者发现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逐渐增大,同年7月行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诊断为弥漫性恶性淋巴瘤(B细胞型),再次住院。体检:神清,T36.8℃,皮肤未见瘀点瘀斑,右腹股沟们及2cm×2cm、1cm×1cm、0.5cm×0.5cm及黄豆大小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