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孟葳  李茂 《广西医学》2010,32(1):93-96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新技术,是一种能在活体显示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成像方法,能反映白质纤维束的病理状态及其与邻近病变的解剖关系,是目前唯一能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疾病状况。DTI现逐渐应用于临床,在许多脑部疾病,如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脑多发性硬化、脑感染性病变和脑肿瘤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心肌灌注在缺血性心脏病(IHD)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CAG和(或)支架植入术后IHD患者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的CT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M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 35例患者MSCT心肌灌注扫描均可显示低灌注区,与CAG、SPECT及ECG提示心肌缺血区域相对应。首过灌注图像上缺血心肌CT值为(90.28±7.29)HU,正常心肌CT值为(141.05±9.54)HU;缺血心肌BF、BV减低,MTP、MTT延迟,与正常心肌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例正常心肌TDC呈稍快上升继而平缓下降;20例缺血心肌TDC呈缓慢上升,10例近乎水平,5例与正常心肌TDC形态相似。结论 MSCT心肌灌注成像可用于定位及诊断心肌缺血,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决策中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EVN)MRI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EVN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研究其MRI特征。结果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肿瘤位于额叶3例,其余3例分别位于顶叶、颞叶及鞍区;肿瘤呈类圆形者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者境界不清;肿瘤实性或囊实性,实性多见,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间夹杂等、低或高信号,可提示钙化、流空血管、出血或囊变坏死,液态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囊实性者,实性部分信号同实性肿瘤,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瘤周水肿无或轻;增强后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占位效应轻。结论EVN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前、后干眼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干眼症的诊治。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玻璃体切割术患者68例(68只眼)分为A、B两组,A组(31例)为术前诊断干眼症患者,B组(37例)为术前未诊断为干眼症患者,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治疗后各项干眼症指标,包括干眼自觉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结果:A组干眼症患者术后1周BUT均有缩短,SIL有下降,术后3个月BUT、SI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玻璃体手术1周后干眼症发病率为(13.23%),BUT均有缩短,SIL有下降,术后3个月BUT、SIT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眼症患病率较高,玻璃体手术不是导致干眼症的绝对性因素,手术早期可造成泪膜稳定性下降,但这种影响可防可治,需要术前、术后完善相关干眼症检查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CS评分对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效果,为临床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脑卒中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资料,比较患者临床差异性,应用ROC曲线检验GCS评分对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准确度。结果共纳入816例脑卒中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3例,医院感染率为26.10%。随着GCS评分的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呈上升趋势;GCS评分9分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最多见,GCS评分为3~8分者以肺部感染、多部位感染为主。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卒中性医院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流感染GC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95%CI:0.707~0.786)、0.799(95%CI:0.759~0.838)、0.789(95%CI:0.722~0.856)、0.565(95%CI:0.492~0.638)、0.730(95%CI:0.509~0.95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卒中手术患者GCS评分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作用显著,对于GCS评分较低的高风险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间于我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0例,于手术治疗前采取MRI检查,将患者MRI T分期检查结果与患者术后病理疾病诊断结果相比较,从而对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与直肠癌术后患者病理疾病诊断结果相比,MRI T1~T2期诊断准确率为80.00%,T3期诊断准确率为85.71%,T4期诊断准确率为98.57%。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MRI T分期诊断,能积极指导临床疾病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早期综合评估及6个月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均于介入治疗后1周及6个月行MS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MSCT延迟扫描将患者分为A、B、C组,分析不同组别的图像特点。结果:36例患者中,早期扫描检出早期灌注缺损(early defect,ED)3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32例,30例表现为心内膜下,2例为透壁性,ED区域CT值(45.32±15.32)HU,明显低于正常心肌。延迟扫描检出孤立性心内膜下晚期增强(late enhancement,LE)18例,心内膜下残余灌注缺损(residual defect,RD)和心外膜下LE 4例,单纯心内膜下RD 12例;LE区域CT值(105.85±16.23)HU,明显高于正常心肌;RD区域CT值(39.24±8.36)HU,明显低于正常心肌。A组ST回落程度(63.2±7.1)%明显高于B、C组,C组(44.3±3.5)%明显高于B组;B组CT梗死容积(13.2±4.1)%明显高于A、C组;B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41.2±7.2)mm3明显高于A、C组。结论: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SCT双期扫描图像表现出不同的强化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急性心肌梗死6个月左心室重构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