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86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n=46)、单纯放疗组(n=40),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并比较分析。结果放疗结束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00%、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有较明显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比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复发率。同步放化疗组有较明显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但患者经治疗后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7例行IMRT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IMRT组,将47例行普通放疗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普通放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和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IMRT组盆腔淋巴结完全消失和缩小消退的比例均高于普通放疗组(P﹤0.05).IMRT组3年死亡29例,累积生存率为38.3%,普通放疗组3年死亡34例,累积生存率为27.7%,IMRT组和普通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23~35)个月和13(7~20)个月,IMRT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普通放疗组(P﹤0.05).IMRT组消化系统和骨髓抑制等急性不良反应均较普通放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MRT组均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结论 I MRT不仅可以提高瘤体组织的放射剂量,还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减少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治疗后3年的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I)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2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DNMT1 mRNA的表达;分析DNMT1 mRNA的表达和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DNMT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20)、63.3%(38/60)和78.8%(41/52),呈升高趋势(χ2=29.057,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DNMT1 mRNA的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不同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DNMT1 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NMT1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时就已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不规范诊治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76例外院治疗后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误诊,55例误治。本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没有经过规范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是对宫颈癌认识不足、治疗方案不恰当和放疗设备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DAPK和DNMT1在宫颈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DAPK(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启动子甲基化与DNMT1 mRNA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52例宫颈癌、60例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APK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DNMT1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不存在DAPK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而在CIN和宫颈癌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8.3%(11160)、65.4%(3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39,P<0.001).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和宫颈癌DNMT1 mRNA阳性率分别为10%、63.3%和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57,P<0.001).DAPK异常甲基化和DNMT1 mRNA表达成正相关,r=0.308,P<0.001.结论 DAPK异常甲基化和DNMT1 mRNA过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DAP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过程可能是在DNMT1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不常见,下颌骨转移尤为罕见。发生骨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极差。治疗以减轻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加强卫生监督强化放射卫生防护工作邢茹,苗金萍,贾天文,孟志英,敖乌云我们按照《条例》和基本标准的要求,制定出我们防护管理人员、监督员的职责,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提高放射防护监督人员法制、业务和管理水平,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根...  相似文献   
8.
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的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针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表达载体,以用于后续的RNA干扰研究.方法:针对人dnmt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6条编码siRNA的寡核苷酸片段,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克隆至载体pSilencer3.1-H1中构建3个重组体,分别命名为pshRNA-dnmt1-A、pshRNA-dnmt1-B和pshRNA-dnmt1-C.并进行测序鉴定.再利用无内毒素的大提质粒试剂盒制备无内毒素的pshRNA-dnmt1-A、B和C,分别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以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者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dnmt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靶向dnmt1的siRNA重组载体;转染pshRNA-dnmt1-C对HeLa细胞dnmt1基因的表达几乎尤影响.pshRNA-dnmt1-A、B均能有效沉默HeLa细胞中dnmt1基因的表达,其dnmt1 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1.8%和69.7%,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7.9%和73.2%.以pshRNA-dnmt1-B的十扰效果最佳.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了有效的dnmt1 siRNA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宫颈癌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宫颈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DAPK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DAPK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75.0%(45/60)和40.4%(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10,P<0.05).CINⅠ组织中DAPK蛋白阳性率高于CINⅢ组织(P<0.05).DAPK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DAPK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宫颈癌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6例CINⅡ、31例CINⅢ和22例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13种HR-HPV DNA.结果: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9.10%、88.50%、87.10%、90.90%,HR-HPV阳性率分别为30.00%、82.60%、80.80%、90.30%、95.50%,CINⅠ、Ⅱ、Ⅲ和浸润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组织中HR-HPV阳性率与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s=0.564, P<0.01).结论:HR-HPV致宫颈上皮恶性转化可能与P16INK4A蛋白过表达有关, P16INK4A和HR-HPV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子宫颈癌及CIN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