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五花血藤提取物(sargentodoxa cuneata extracts,SCE)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RIRI组与SCE组,每组30只。于RIRI后6 h、12 h、24 h、48 h与72 h时,每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进行相关实验。通过Niss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内各细胞层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Nissl小体丰富,染色较深,呈块状分布;RIRI组Nissl小体较对照组少,染色浅且分布不均;SCE组染色情况均较RIRI组有所改善。Bcl-2蛋白在对照组中几乎不表达,在24 h RIRI组中其阳性表达开始增强,48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Bcl-2蛋白阳性表达均多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ax蛋白在对照组中略有表达,在12 h RIRI组中其阳性表达持续增多,24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Bax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aspase-3蛋白在对照组中几乎不表达,在6 h RIRI组中表达开始升高,12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CE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的同时下调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凋亡作用,从而对大鼠RIR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饮用不同白酒对大鼠肝脏及中血清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31只分为对照组、A酒组(高加低剂量组)、B酒组(高加低剂量组),于2、4、6月末各组随机抽取2只大鼠处死,取肝脏观察组织学改变;6月末,用黄曲霉素B1(AFBl)腹腔注射建立体内肝癌短期模型,6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取血清进行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IV)含量检测。结果:(1)在单纯灌酒后,A酒组发生肝纤维化的比例比B酒组低,AFBl造模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并肝癌的发生率A酒组低于B酒组;(2)与对照组相比,A酒组和B酒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P〈0.05);(3)HA、CIV在B酒组中的含量比A酒组中的含量高。结论:2种白酒对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HA和cⅣ的影响不同,引起的肝损伤程度也不同,B酒可增加HA和cⅣ的水平,相对而言,A酒的作用要轻得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结合360°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在贵阳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过程管理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8年贵阳市市属医院151名住培学员基本资料,对照组(2013级)按原贵州省专科医师培训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及考核,PDCA-360°组(2015级)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PDCA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白酒对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肝组织中Kruppule样因子6(Klf6)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2种白酒和黄曲霉素B1(AFB,)对大鼠进行处理,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模型大鼠肝脏组织Klf6、转化生长因子-Bl(TGF-B1)、p21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Klf6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制备了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模型,不同白酒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程度不同。Klf6、p21在白酒A组(AD组和AG组)的表达率高于白酒B组(BD组和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B1,α-SMA在白酒B组(BD组和BG组)表达高于白酒B组(BD组和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白酒A组(AD组和AG组)肝组织Klf6基因的mRNA表达高于白酒B组(BD组和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白酒对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肝脏Klf6、p21、TGF.B1和d.SMA的表达不同,可能是导致酒精性肝病(ALD)的程度不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美学、功能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状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期间,42例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的患者中有1例3个月内连接体发生断裂,1例2年内发生脱粘;美学修复效果的等级均评定为A级;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基牙及桥体下的软硬组织无临床吸收现象,评价指标均为A级;患者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对于个别前牙缺失,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可达到微创、固位牢靠、美观舒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