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生物效应低于正常.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和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减少。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亚临床慢性炎症反应有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知,多种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这些炎性因子主要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本就这些炎性因子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围产因素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16 0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Apgar评分、胎龄、羊水污染情况进行探讨。通过头颅CT观察脑损伤程度。结果发现 :生后 1min评分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脑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 0 5 ,但 5min、10min评分重度窒息脑损伤发生率高P <0 0 1;胎龄对窒息后脑损伤发生率无明显的影响 ,但与严重程度有关 ,足月儿以轻度为主 ,早产儿以重度为主 ;羊水污染增加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发生。结果提示 :做好围产期保健对优生优育起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D5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次,每天一次,15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肾功能、尿白蛋白/肌酐及CD54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CD54浓度和尿白蛋白/肌酐明显降低,血清CD54由(429.8&#177;84.6)rig/ml下降至(268.2&#177;87.5)ng/ml(P〈0.05);尿白蛋白/肌酐由(198&#177;69)mg/g减少至(99&#177;54)mg/g。相关分析显示CD54浓度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相关(r=0.64,P〈0.05),CD54浓度与血糖无相关性(r=0.12,P〉0.05),CD54浓度与血清肌酐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D54浓度,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联合静脉化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7月至2017年03月我院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3例,其中TURBT术后行静脉化疗39例为观察组,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4例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内复发和生存情况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4/3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4%(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2、24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总体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RBT术后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VitD3]之间的关系.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CR分为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组30例(UACR<30 mg/g)、早期DKD组30例(30mg/g≤UACR<300 mg/g)、临床DKD组30例(UACR≥300mg/g),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钙、血磷、血肌酐及C反应蛋白(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血清25-(OH)-VitD3水平,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3组中随UACR均值增加(10.32mg/g,156.5mg/g,456.2 mg/g),血清25-(OH)-VitD3水平逐渐降低[(41.6±10.68) nmol/L,(33.7±7.38) nmol/L,(24.9±6.21) nmol/L],且每2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CRP逐渐升高[(7.6±3.4) mg/L,(11.8±5.6) mg/L,(15.6±6.9)mg/L],且每2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组中FPG[(7.12±2.08)mmol/L,(9.84±3.47)mmol/L,(10.97±4.69)mmol/ L]、HbA1C[(7.43±2.06)%,(8.37±1.83)%,(9.52±2.27)%]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 (OH) VitD3水平与FPG、CRP及UA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62,-0.421,-0.543,均P<0.05),与血钙、血磷、TG及血肌酐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25-(OH)-VitD3缺乏可能与2型DKD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贝尼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临床173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56例、贝尼地平组56例、曲美他嗪联合贝尼地平组(治疗组)71例,均用药3个月以上,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为69.6%,贝尼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治疗组疗效优于曲美他嗪组和贝尼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贝尼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是目前临床治疗变异型心绞痛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CR分为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组40例(UACR<30mg/g)、早期DN组40例(30mg/g≤UACR<300mg/g)、临床DN组40例(UACR≥300mg/g),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血钙、血磷、血肌酐及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血清25(OH)D3水平,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三组中随UACR增加,血清25(OH)D3水平逐渐降低,且每两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CRP逐渐升高,且每两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中FPG、Hb A1c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FPG、CRP及UA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2,-0.523,-0.643,P均<0.05),与血钙、血磷、TG及血肌酐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25(OH)D3缺乏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慢性炎症增强可能与25(OH)D3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和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 测定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DM组)、32例糖耐量减低(IGT组)、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NGT组)血清APN和高敏CRP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临床指标.结果 DM组和IGT组APN分别5.48±1.82mg/L、6.43±2.49mg/L,haCRP分别为4.6±1.5mg/L、2.3±1.06mg/L,与NGT组APN(10.23±3.42mg/L)、hsCRP(1.2±0.6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APN低于IGT组和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多元回归显示FPG、TG、TG为影响APN的显著因素,FPG、BMI是影响hscRP的显著因素.结论 随糖耐量异常进展,血清APN水平逐步下降,hscRP水平逐步升高,糖尿病患者APN水平降低与FPG、TC、TG密切相关;FPG、BMI是影响haCRP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的血糖和血钾水平,以探讨儿童Ⅰ型糖尿病低钾血症、血糖及HbA1C水平与酮症的关系及低钾血症对酮症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89例Ⅰ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DKA组与非DKA组血钾、血糖及HbA1C水平的差别,分析DKA组中低钾血症对酮症酸中毒治疗的影响.结果 1995年~2006年本院新诊断Ⅰ型糖尿病患儿中入院时DKA为48例,在所有患儿中占54%(48/89例);DKA组血糖、HbA1C明显高于非DKA组,其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P<0.01);DKA组血钾平均水平明显低于非DKA组(P<0.05),其中DKA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62.5%(30例),DKA组正常血钾血占37.5%(18例);DKA正常血钾组血酮纠正时间明显短于DKA低钾组(t=5.24,P<0.01).结论 儿童Ⅰ型糖尿病DKA发生率与血糖及HbA1C水平有关;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高血糖及酮症有关;低钾血症可能影响酮症的纠正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