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利用自制简易骑缝订治疗闭合性掌指骨骨折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6~45岁,平均26岁,骨折部位:第一掌骨4例(包括2例苯奈氏骨折),拇指近节2例,食指近节3例,第三掌骨2例,第四、五掌骨各1例,环、小指近节指骨各1例.治疗方法用老虎钳将1.5mm克氏针扣成骑缝钉2枚,钉形如钉书订,钉身长一般不超过2cm,两端均超过骨折线约0.8~1cm左右,两钉脚角度一端为80度,另一端为70度.钉脚长约等于骨折骨之直径.操作时将两枚骑缝钉成约60度夹角稍上下错位钉入,可先选择一钉脚入点,用手摇钻按钉脚角度钻孔,放置好一侧钉脚,再根据另一钉脚选择适当位置和角度钻孔,将钉脚打入,依法钉入另一枚骑缝钉,术毕用压舌板、硬纸板或薄铝板简单外固定患指1周,然后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因在完成内固定的过程中需分次将克氏针扣成一个完整的类环形,故将其称之为克氏针环形内固定术。自1987年以来,采用此方法治疗11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一、备用材料 2.0mm直径克氏针1枚,手  相似文献   
3.
1988年4月以来,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股骨髁上截骨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满意。根据截骨线的形状,将其称之为“枪剌形”股骨髁上截骨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25例微形岛状皮瓣在手外伤中的应用,这种皮瓣面积小质地好,取材经济,外形美观,我们将其称为袖珍式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5.
女孩,9岁,4个半月前发热,阵发性咳嗽,件有呕吐,有时不能平臥,于1962年5月14日就诊。以支气管炎治疗好转出院。4个月后上述症状加重而再住儿科。体格检查:营养、发育正常,但较消瘦,全身浅在淋巴结不肿大,左胸饱满,胸壁静脉轻度怒张,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心脏向右移位,左第3前肋以下呼吸音消失。右胸正常。X线透视:左胸有大块密度增高阴影。印象:化脓性胸膜炎。穿刺未抽到液体。再次X线胸透:认为左侧包裹性胸膜炎伴胸膜肥厚。经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要求出院。  相似文献   
6.
肱骨远端全骨骺滑脱是脓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发生率较低,仅占时关节损伤的0.5%.由于对其损伤机理和X线表现认识不足,临床漏诊误诊时有发生,我院自1985年6月至1989年6月共发生7例,现将其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于1984年8月在市房管局医院的基础上创办第一所专科性的康复医疗机构—徐州市骨关节病康复中心。这所医院原来仅有床位20张,还经常吃不饱。康复中心成立后,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的技术指导下,很快将床位增至70张,开诊仅一年时间,就接受体疗、理疗、封闭、牵引、按摩、针灸等治疗26,578次,病房收治病人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2.5mm克氏针自制简易骑缝钉作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不稳定肱骨踝上骨折15例,肘内翻畸形7例.通过1年以上随访,疗效优良率达跟90.9%.文章介绍了骑缝钉的制作和手术方法,认为较双克氏针交叉固定可靠,并对骨拆端有一定嵌压力,术后可早期作关节功能锻炼;加上不损伤肱骨外侧髁骨骺,可减少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周围炎系列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69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根据不同病期有主次、有先后地选配治疗方案(临床各期可选用2—3种以上的康复治疗方法),经过1年以上随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57例儿童肘部损伤手术治疗的病人,可靠内固定组23例,优良率78%,简易内固定组34例,优良率32%(P<0.01)。其原因是前者术后尽早去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通过关节活动的模造,减少粘连及畸形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