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1956~1982年,在内蒙地区对人体寄生虫作了调查及资料收集。作为动物病原作寄生于人体的有下列32种寄生虫。线虫类7种:蛔虫、蛲虫、鞭虫、旋毛虫、钩虫、美丽筒线虫、结膜吸吮线虫。棘头虫类1种:猪巨吻棘头虫。绦虫类4种:牛带绦虫、猪带绦虫及其囊尾蚴、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单房棘球蚴、短膜壳绦虫。吸虫类1种:肝片吸虫。根足类  相似文献   
2.
齿龈内阿米巴致病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认为齿龈内阿米巴为非病原性原虫。而我们近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它常与牙周病共存,杀原虫药物治疗后有显效。 材料与方法一、检查对象 随机接诊口腔科初诊病人,作临床诊断的同时取样作镜检。二、方法将取得的牙龈袋(沟)内含物作生理盐水涂片,记录阿米巴感染与否及感染度。低倍镜(100×)下1~3视野发现阿米巴者为+++,4~5视野发现者为++,6视野以上发现者为+。涂片(范围为18mm~2)以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后任取4个视野(400×),每视野取一象限,四象限微生物数作为标本微生物数域指标。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统的蛲虫感染甚为少见。现报道一例如下: 患者,男性,32岁,常发尿略感染,伴有遗精。1978年12月~1979年6月,两次在精液中发现活的雌蛲虫各1条。虫体经透明后观察,呈乳白色,头泡清楚,角皮具横纹,后端1/3为尖尾,食道球圆球形。全虫长7.8×0.4mm,比正常雌蛲虫稍短小。虫的生殖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用灭绦灵(Niclosamide)驱大型绦虫的同时已提出驱猪绦虫的危险性。可是近年来我们常遇到囊虫病患者恣询病因及治疗问题。如某旗教师患肠绦虫病,用灭绦灵驱虫后,既未按规定处理也未观察疗效,三月后,出现皮下囊虫同时排出肠绦虫节片。后用槟榔、南瓜子合剂驱出了完整的猪带绦虫。除此,尚有些囊虫患者罹及脑或其他器官。造成身体受害,经济受损。鉴于此,须将灭绦灵的作用及使用要点提酸医务工作者,以免继续误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19岁,农业社员,有接触牲畜史。1979年夏开始小腿内侧发现游走性包块,有虫走感及痛痒感,包块有黄豆至指甲大,经数日消失,过后又出现同样包块,位置渐向高位移行,波及前胸或肩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某处宿舍饲养幼猫两只,至四月龄时,因逐渐消瘦、少动而丢弃。十天后,宿舍内的二人中,一人突然出现红色风团样包块,奇痒,迅即遍布于衣服与暴露皮肤交界处,持续多日。同时捕获跳蚤,经鉴定为猫栉首蚤。对蚤的消长和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室内墙板砖地等跳蚤孳生场所放置瓷盘,内盛清水。当时室温15~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岁,住呼和浩特市郊病史:患儿早晨自觉“心烦”,呕吐物味苦呈泡沫状,并吐虫一条,虫体呈灰红色,非常活跃。患儿既往健康情况一般,食欲良好。但自5岁后,逐渐消瘦,偏食肉类,常饮生水,否认吃过甲虫。患者一直生活居住于猪的饲养地附近,未离过呼郊。此次吐虫后,两次送枪粪便,皆为不成形便,并含有很多未消化食物残渣,此后未再排虫。查体: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中等,智力不佳,两肺(一),心串100/分,心音正常,肝大肋下缘1.5厘米,边缘锐无压痛,脾未扪及,神经系统正常。血红蛋白9.5克%,白细胞8,900/立方毫米。嗜酸粒细胞10%,绝对计数748/立方毫米。便黄软,潜血(一),虫卵(一)。诊断:根据虫体标本,鉴定为猪巨吻棘头虫感染。  相似文献   
8.
患者侯××,男,26岁,四子王旗兽医站干部。原住本旗××公社。于78年6月,发烧,咳嗽,胸透有圆形阴影,咳痰先为草绿色,后变成铁锈色,并有血丝。一周后,在痰中发现有条状物二个,一个长二寸,一个长一寸,横径二毫米,形状如虫,因而送来检查。条状物的外表为乳白色,圆柱状,没有什么特殊结构,认为是旦白复合物。取其端部一小块经透明镜检,其中含有白细胞及损伤的组织细胞,另外有大量的钙颗粒,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个棘球蚴育囊,囊有一层很薄的胚膜,内有头节数个,因此可以确诊为肺  相似文献   
9.
对呼和浩特地区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在225例皮肤患者中检出毛囊蠕形螨阳性率48.3%。220名健康人检出的阳性率为27.2%。其中男128人,阳性者42人(32.8%);女92人,阳性者18人(19.6%)。蠕形螨的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  相似文献   
10.
口腔寄生虫在我国已有多种报导,如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囊虫(Cysticercosis)及包虫(hydatia)等蠕虫病原。原虫病原报导极少,最近以致被认为是人体“罕见”原虫,如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及口腔毛滴虫(Trchomonas buccalis或T.tenax)等,虽于50年代有过报导,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些原虫在国外已有许多资料证明了它们的分布是普遍的,尤以齿齦内阿米巴感染率极高,一般人群感染率为50%以上,而口腔病人中竟高达95%。我国口腔医务工作者近年来对顽固的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