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RNA干扰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设计、构建针对survivin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分别以质粒A、B组,阴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E组用脂质体法转染PC-3细胞,应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结果:各组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分别为(18.94±0.63)%、(16.35±0.23)%、(46.41±0.76)%、(46.20±1.47)%。各组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为(27.94±1.43)%、(24.51±1.37)%、(49.46±0.71)%、(48.49±1.32)%。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80±1.33)%、(16.48±1.00)%、(3.03±0.62)%、(2.96±0.41)%。统计学表明构建的两种阳性表达载体均有效抑制了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RNAi可有效抑制PC-3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5例。平均发病年龄30岁。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头痛头晕(67%)、心悸多汗(44%)、视物不清(33%)及肉眼血尿(28%)为主要临床症状。尿儿茶酚胺(CA)和(或)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阳性者16例,阳性率89%。经B超、CT、MRI及膀胱镜等检查,肿瘤位于膀胱7例、腹主动脉旁5例、肾门4例、脐尿管1例、盆腔1例。结果 18例中行肿瘤切除术15例,探查术3例。病理诊断良性16例,恶性2例。5例术后3个月~10年复发。结论 尿CA和VMA测定是定性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控制血压和扩容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3.
时京  孔垂泽  孙志熙  王侠  罗阳  刘奔  张莹  刘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0):1162-1164,i0001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与C2-神经酰胺(C2-cer)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膀胱癌BIU-87细胞后,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合用指数(CI),流式细胞仪(FCM)检测BIU-87细胞凋亡率,吖啶橙(AO)荧光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在细胞内分布变化,并检测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 单独应用时MMC与C2-cer的中效浓度分别是159和28μmol/L,联合用药时下降为55和11μmol/L,CI=0.74。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导致BIU-87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的凋亡率高于各自单用(P<0.05)。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在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均较对照组减少,联合用药时减少最为明显,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含量在联合用药时增加也最为明显(P<0.05)。Caspase-3活性在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均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用药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 MMC与C2-cer联合应用可以通过共同诱导细胞凋亡,协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活性变化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风险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78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了尿道复发。运用cox’s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6例选择性尿道切除者无1例死于肿瘤;24例尿道复发者10例死于肿瘤转移。多因素分析表明前列腺受累、膀胱颈受累、三角区肿瘤、多发肿瘤和原位癌是影响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73,1.532,1.360,1.337和1.213。结论 前列腺受累、膀胱颈受累、三角区肿瘤、多发肿瘤或原位癌是预防性尿道切除术的指征。保留尿道的患者宜尽量行正位排尿的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5.
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复发及感性嗜铬细胞瘤的特点,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资料。结果: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8.4%(23/125)。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1例,其中位于肾上腺6例,腹后壁5例,6例为单发嗜铬细胞瘤筋后单发肾上腺或腹后壁肿瘤。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结论:多发、复发嗜铬组织肿瘤存在同时多发和异时复发的可能,为良性肿瘤,而非嗜铬组织的多发、复发则为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去势方法对前列腺癌荷瘤小鼠生存素(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非依赖性细胞系PC3构建两种BALB/C鼠肿瘤模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动物药物去势前、后两种癌结节中survivin基因和蛋白的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两种癌结节细胞中均检测到survivin mRNA,在对照组人非癌前列腺组织中均无表达。药物去势前LNCaP组水平略高于PC3组,但差异不显著。药物去势前、后两种癌结节细胞的survivin 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LNCaP组药物去势前Survivin蛋白含量相对值与PC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药物去势后LNCaP组的Surviv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PC3组无显著改变。LNCaP组呈现了较多的凋亡细胞,PC3组偶见凋亡细胞。结论:survivin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差异可能是前列腺癌不同的激素依赖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S398对肾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肾癌786—0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将NS398分别以25、50、100、150和200μmol/L的剂量加入细胞中,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NS398对肾癌786—0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呈浓度依赖关系;NS398作用肾癌786—0细胞24h后,在细胞周期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浓度升高凋亡峰亦越来越增高,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的肾癌786~0细胞中,COX-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P〈0.05。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通过生长抑制、诱导调亡来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NS398作为活疗和预防肾癌的有效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癌p53、p21^WAF1/CIP1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E)基因的表达、相互间的调控及其与膀胱肿瘤复发生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检测64例有随访资料的膀胱癌患者p53、p21^WAF1/CIP1、CyclinE基因和Ki-67抗原表达,并用双变量相关分析、Kaplan-Meier分析及Cox regression多因素分析。结果:p53与p21WAF1/CIP1之间有明显相关(rs=-0.630,P=0.000)。p21^WAF1/CIP1与CylinE之间无明显相关(rs=-0.160,P=0.206),p53、Ki-67阳性表达患者有较高的肿瘤复发率。结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p53、Ki-67可作为评估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2 d于2007年7月入我院.入院行CT检查示右肾下极占位病变,大小约6.8 cm×4.6 cm,CT值28~34 Hu,增强后见不规则强化,CT值159 Hu,肾癌可能性大(图1).  相似文献   
10.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肾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Livin在10例正常肾组织中均不表达,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5.4%.Livin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Livin和肾癌的发生、进展有关,可以用来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为肾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