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血红素加氧酶1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琦  马礼坤 《医学综述》2008,14(5):653-655
血红素加氧酶1及其产物胆红素和一氧化碳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内皮细胞凋亡和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作用。这一功能广泛的氧化酶系统在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作用涉及血压的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年龄70岁以上因ACS住院接受PCI术的老年患者,术前经检查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适宜行桡动脉置管,并选择经桡动脉穿刺PCI者51例为桡动脉组,对照组97例为同时期年龄70岁以上采取经股动脉穿刺PCI的ACS者(股动脉组)。观察两组PCI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和统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血管病变特征基本相同。桡动脉组PCI的成功率为94.1%,股动脉组为96.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造影剂用量和X线曝光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桡动脉组(2.0%)显著低于股动脉组(21.7%)(P<0.01)。桡动脉组术后平均绝对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分别P<0.01和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老年ACS患者经桡动脉穿刺途径PCI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孙建琦  胡宇宁  汪靖  章锡林  胡剑平 《安徽医学》2013,34(10):1478-148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 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 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 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非洛地平(felodipine,Fel)在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的心肌重构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n=8),即对照组、Ald组、Ald+Fel组和Ald+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组。Ald组:以Ald 18 μg/d皮下注射,连续4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Ald+Fel组:以Ald 18 μg/d皮下注射,同时给于Fel 5 mg/(kg·d)灌胃,连续4周;Ald+Spi组:以Ald 18 μg/d皮下注射, 同时给予Spi 20 mg/(kg·d)灌胃,连续4周。比较各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LVW)及全心质量(HW)与体质量(BW)的比值,心肌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心肌胶原面积(CA),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Ald组相比, 对照组、Ald+Fel组和Ald+Spi组大鼠的LVW/BW,HW/BW,CA和AI均减少,对照组和Ald+Spi组大鼠MDA的含量较Ald组减少,SOD的含量较Ald组增加(P<0.01);Ald+Fel组大鼠SOD和MDA的含量与Al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Fel能够改善Ald诱导的心肌肥大和心肌细胞凋亡,但不能改善Ald诱导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胡剑平  孙建琦  章锡林 《安徽医药》2009,13(10):1230-1231
目的为提高对心脏起搏器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水平。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99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分析其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1.11%,其中囊袋血肿5例(5.05%),1例转院治疗,2例经加压包扎后血肿吸收,另2例加强局部消毒和换药,血肿自行吸收;电极脱位致起搏功能障碍2例,经重新调整电极位置后好转;起搏器固定螺丝松动致起搏功能障碍2例,再次手术,拧紧固定螺丝后恢复正常。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加强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观察随访,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之发挥最佳治疗效益。  相似文献   
8.
孙建琦  马礼坤 《山东医药》2008,48(32):50-51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醛固酮组(A组)、醛固酮 天然VitE组(E组)和醛固酮 螺内酯组(S组).比较各组大鼠间心肌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Bax和Bcl-2的表达.发现与C组比较,A组AI、Bax、MDA明显增加,Bcl-2、SOD明显减少;与A组比较,E组和S组MDA、AI和Bax均明显减少,Bcl-2、SOD明显增加.认为天然VitE能够改善醛固酮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改善醛固酮诱导的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和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醛固酮-氧化应激与心肌重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应激参与醛固酮诱导的心肌重构已被许多实验证实.醛固酮灌注后会引起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增高,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改善心肌重构的同时降低了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应用抗氧化剂亦能够显著改善心肌重构.现就醛固酮-氧化应激及抗氧化剂与心肌重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对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10例悼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III-Ⅳ级,QRS时限≥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伴二尖瓣反流。经多种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效后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例安装三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除1例患者未能成功植入左室电极外,其余9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后1月余再次因心衰加重入院,术后心功能平均改善I-Ⅱ级,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