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在十一年间14991例纤维胃镜检查中发现了273例胃高位病变。文章分析和讨论了高位胃病变的构成比及7种常见疾患的检出率,总结了行内窥镜检查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分子物质(简称中分子)是指存在于血液中的分子量在300~5000dalton,以寡肽为主的多种物质混合物。有人提出中分子除参与尿毒症发病外,还与其它多种疾病(如恶性肿瘤和肝性昏迷)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纤维内窥镜检查(下称纤镜检查)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已众所周知,但上消化道出血紧急纤镜检查时机各家规定不同,多数学者提出于出血后48小时内检查为紧急纤镜检查,Domschke等认为紧急纤镜检查应在出血后12小时内进行。此外多数作者仅提出纤镜诊断,少有与手术对比。本文对上消化道出血后24小时内经纤镜检查后行手术治疗的42例作一分析,以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紧急纤镜检查的价值。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收治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7~64岁,平均38.5岁。胃3例,肠8例,胃肠1例,均经病理证实;除1例为何杰金氏型外,余9例为非何杰金氏型(2例未分型)。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消瘦、腹部包块、呕吐、黑便等。临床诊断本病仅2例,经胃镜诊断1例(1/3),经X线诊断3例(3/8),其余6例均误诊为其它疾病。本组除2例Ⅰ期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外,余均因晚期失去手术时机行姑息手术及化疗;现随访到8例,除1例健在外,余均在半年内死亡。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特别是非何杰金氏型,常同时侵犯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诊断  相似文献   
5.
1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紧急纤维内窥镜检查205例次,能作出诊断190次占92.7%;其中42例经手术治疗,33例术后诊断与纤维内窥镜诊断完全一致,对9例不一致者作了分析。本文认为上消化道出血紧急纤维内窥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某些恶性肿瘤患者血中中分子和巯基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对血液中的中分子量物质(简称中分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人报道,中分子除参与尿毒症发病外,还参与肿瘤性中毒的发病机制。80年代初,Габризлян等报告了血浆中中分了总含量测定的方法。鉴于国内尚未见有关于恶性肿瘤与血中中分子总含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报道,而血中巯基含量的降低程度往往又可反映出某些疾病(包括肿瘤)的中毒状态。为此,本文测定了一些恶性肿瘤患者血中中分子和巯基含量,并讨论了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广州地区肝癌协作组14个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治疗后生存一年以上的132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者4个月,最大者73岁,平均为44.1岁,最多为30~59岁(105例)。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胃镜普查资料,无精确的统计数据。总的趋向是本病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一定规律或特异性。有些患者无症状和体征,多数患者有上腹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症状时轻时重,  相似文献   
9.
血液净化疗法是新兴的一门技术,它包括腹膜透析(SD)、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血浆交换(PE)等。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医院将这一疗法成功地运用于急性中毒的抢救。我院自1985年10月至1986年12月,对5例严重滴滴畏和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男性,40岁,于1987年2月5日入院。1987年2月1日突然四肢抽搐,咬破舌体,神志不清,间断发作。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检:T37.7—39.6℃ P120次/mim R36次/mimBP13.9/0.9kPa。重危病容,神清。皮肤黄染,骶骨部有5×10cm~2褥疮,无皮疹,巩膜黄染,舌体缝三针,颈软,两肺底有干湿啰音,肝大肋下3cm质中,其他未见异常。Hb73g/L,血沉100mm/h,胆红质37.6μmol/L,A/G=2/3.4,γ—球蛋白0.33—0.47,血氨87μg%,肝肾功能、电解质、脑脊液、骨髓象、心电图、腹部X片、肝肾B超及头颅CT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血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