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神经干细胞体内可发育成终末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重建神经环路恢复功能。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动物实验性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与材料: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18只Wistar(来源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成年大鼠雌雄不拘。清洁级。干预: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侧大脑半球致伤未移植;实验组:单侧致伤行细胞移植;双侧半球致伤组:一侧对照,对侧移植。主要观察指标:损伤区脑组织大体观察和该区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结果:移植组(侧)大脑半球肉眼观损伤区脑组织基本平坦,镜下见大量新生的细胞和血管,而变性或坏死细胞少见。实验组(侧)大脑局限性凹陷。组织坏死,镜下有细胞变性、坏死,区域性融合呈空泡状,缺乏细胞增生迹象。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GM-1)能够修复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损伤。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的开放实验。地点与材料:研究地点为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和郑州大学医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材料为胎龄10周流产胚胎脑组织。方法与主要观察指标:从人胚胎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培养于含bFGF和B27的DMEM/F12细胞营养液中,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GM-1,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含3%血清的DMEM/F12营养液诱导细胞分化,每间隔6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结果:5d,10dMTT比色显示:bFGF(20mg/L)+B27+DMEM/F12和GM-1(33.5mg/L)+B27+DMEM/F12两组间t检验,P值均&;gt;0.05;GM-1(33.5mg/L)+B27+DMEM/F12与B27+DMEM/F12两组间t检验,P值均&;lt;0.05;GM-1(0.335mg/L)+B27+DMEM/F12,GM-1(3.35mg/L)+B27+DMEM/F12与B27+DMEM/F12间t检验,P值均&;gt;0.05。分化实验发现,接种6h后,(3%)血清+DMEM/F12组神经球周边可见明显的细胞突起,呈放射状向周围伸出,而3个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突起短且细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细胞突起均逐渐伸长,3个实验组分化能力低于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GM-1能够维持神经干细胞的原始神经状态,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对神经干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积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是目前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且疗效肯定。分流系统堵塞是VPS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2008年至201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VPS后分流系统堵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l growthfactor,EGF)浓度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的变化,探讨其在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时的作用及随损伤时间变化的规律,为4if,床治疗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即刻、3d、7d、14d血清中EGF浓度,SOD的活力。结果: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时EGF、SOD浓度显著低于非应激性溃疡组。结论:EGF浓度、SOD活力与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密切相关,可能EGF、SOD在维持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损伤胃黏膜的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脐血间质干细胞在脑创伤大鼠脑内移植后的迁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人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脑内移植后的分布和移行,为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奠定基础.方法:健康孕妇顺产脐血经分离、培养得到人UCB-MSCs,并用Hoechst33258标记后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的大鼠脑创伤模型,将已标记的人UCB-MSCs移植到大鼠的脑损伤区.一段时间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结果:细胞移植到大鼠脑内能够长时间存活,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有很好的相容性,移植后3周细胞发出蓝白色光,沿移植道呈条带状分布,细胞在条带中央较为密集,在条带周围细胞分布逐渐稀疏.移植后6周,损伤组织中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细胞分布较3周时稀疏.结论:人UCBMSCs脑内移植后,能够成活并向脑损伤区迁移,与宿主脑组织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影像学特征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术后内分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21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96例NFPA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评估激素功能。结果 术前54例(56.3%)出现垂体功能减退,术后2、12个月分别有67例(69.8%)和55例(57.3%)存在垂体功能减退。与术前相比,术后2、12个月,性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无明显变化(P>0.05),高泌乳素血症明显减少(P<0.05),但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术后2个月明显增加(P<0.05)、术后12个月又明显减少(P<0.05)。19例(19.8%)术后12个月出现少一个激素轴功能恶化。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垂体柄是否可见与术后垂体功能恶化无明显关系(P>0.05),术前垂体腺可见程度、肿瘤切除程度、肿瘤体积与术后激素恶化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垂体腺不可见是术后激素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垂体功能减退是NFPA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前垂体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垂体激素轴可能恶化,垂体影像学特征,例如垂体腺可见程度、肿瘤大小等,可作为术后垂体功能恶化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放疗治疗脑胶质瘤效果不理想,可能因素有很多。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的体外放射敏感性。方法:取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取细胞活力最强的位点扩增3-5代的肿瘤球细胞,给予不同X射线剂量照射,检测其细胞活力,以确定最适的放疗剂量。结果与结论:胶质瘤中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增殖活力有差异;8Gy以上X射线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说明脑胶质瘤具有异质性,部位不同,脑肿瘤干细胞增殖活力不同;不同的放疗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脑幕脑膜瘤57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脑幕脑膜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脑膜瘤的2%~9%,多发于40~60岁,女性居多,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1995年6月至2006年9月,作者收治小脑幕脑膜瘤57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分离神经干细胞球并获得大量单个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取20周胎龄人胚胎脑组织分离单细胞,应用DMEM/F12培养基培养形成神经干细胞球,取神经干细胞球,分别以2.50g/L、1.25g/L胰蛋白酶及0.6u/ml、1.2u/ml、1.8u/ml、2.4u/ml酵素-Ⅱ(DispaseⅡ)消化,观察消化过程及细胞形态,对消化后的单个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各浓度DispaseⅡ均能较完全地消化神经干细胞球,其中1.2u/ml、1.8u/ml DispaseⅡ消化后的细胞生长状况最佳。胰蛋白酶消化后细胞有较大的损伤,成活细胞少。消化后的细胞Nestin抗体染色结果( ),证实为神经干细胞。结论:一定浓度的DispaseⅡ消化神经干细胞球后,可获得大量成活单个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脐血单核细胞( UCB-MNCs)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筛选影响UCB-MNCs培养的各因素,优化培养条件.设立优化组、对照组(UCB-MNCs以1.0×106/L接种于含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其后检测各组培养细胞增殖及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对各组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筛选后优化培养条件为:低糖DMEM培养基中含20 mg/L bFGF、50 μg/L干细胞因子(SCF)、10 μg/L重组人粒细胞生长因子(G-CSF)、培养瓶用层粘连蛋白(LN)包被.原代培养的细胞密度优化组细胞( 108.15±6.90)增殖优于对照组(51.48±1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代UCB-MNCs中MSCs含量优化组(94.87%)优于对照组(7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可以筛选出脐血单核细胞的优化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