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
为重新全面认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特征。对16例CM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MML患者起病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外周血可出现少量原幼粒、单核细胞,成熟单核细胞比例均>0.10,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多>0.05,原幼单核细胞>0.05,成熟单核细胞>0.20,伴有明显的二或三系病态造血。表达额外的ADA2同工酶。化疗耐受性差。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明显升高(分别>50×109/L和10×109/L),骨髓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与原幼单核细胞>0.30者预后很差。结果表明:CM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建议将CMML单独列为一组疾病,从MDS中分出来,并将CMML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应将FAB诊断CMML标准作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3.
一、前 言 有机酸和无机酸与醇结合后的产物称为酯。酯酶为能将酯分解为酸及醇的水解酶,可分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两大类;前者如磷酸酯酶、胆硷酯酶、酯酶等,其作用固定于某一种酸根;而非特异性酯酶是指作用不固定于某一种酸根者。如果水解酶的基质为一种简单的酸,例如∝—醋酸萘酚,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克隆抗体改良微量细胞毒方法及 LDH 释放试验检测59例急性白血病外周血 NK钿胞数(CD_(16)~+)及 NK 细胞活性(NKa)。结果发作期 CD_(16)~+细胞14 2±8.3%,NKa8.0±5.8%,均较缓解期CD_(16)~+细胞22.0±7.7%,NKa 14.6±6.6%及对照组 CD_(16)~+细胞19.8±3.7%,NKa 21.3±5.6%明显降低。随缓解时间的延长 NK 细胞数量及活性逐渐升高。治疗前 NKa 较高者对化疗的反应优于NKa 明显低下者。缓解期 NKa 与白血病的复发及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认为若能定期检测白血病NKa 将有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对白血病NK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冬虫夏草(以下简称虫草)对白血病的作用及抑癌机制,观察了虫草水提液对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影响,发现虫草可提高正常人及白血病NK细胞活性,在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1.56~25mg/ml)呈剂量-效应依赖性(r=0.984,P<0.01;r=0.988,P<0.01)。同时发现虫草可促进淋巴细胞表面CD16抗原的表达,提高与K562细胞的结合率。毒性试验表明对血细胞无毒性作用。认为虫草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用于急性白血病治疗以提高NK细胞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的特异性皮肤损害形态各异,分布不同,发生时间也不一致。特异性皮损确立,对于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报告7例白血病的特异性皮损。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印片、电镜、免疫酶标等检查和临床随访,重点观察85例MF不同皮损和淋巴结中MF细胞的形态;明确了MF细胞系来源于转化过程中外周T辅助细胞,并指出其谱系形态变化。MF细胞并非仅见于MF,但为诊断MF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伴嗜碱粒细胞增多一例刘超,杨锡贵,姬美蓉,周建国,丁训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型伴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性,35岁。因间断发热、皮肤出血5月余,经期延长1月入院。1991年7月19日...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六项指标对12例临床已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淋)活动期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分型结果7例属 B 细胞型,3例 T 细胞型,2例 Null 细胞型。还比较了各项分型技术,认为 E_s 是检测 T 细胞的特征性标记,SmIg 是 B 细胞的特征性标记。此外 ANAE 也是检测 T 细胞比较可靠、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女性患者57岁发生皮肤真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一形皮肤结节.初期一般情况较佳.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组织病理示皮肤结节的整个真皮内胶原束间一致性瘤细胞弥漫性浸润,酶细胞化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证实其为不典型组织细胞.组织培养更进一步证实.体外瘤细胞株已建成(详见另文).采用COP方法治疗无效.加用CCNU疗效显著,后因白细胞减少停用而皮损复发.患者死于全身衰竭.病程1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