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萍  张徽  姜青明 《肿瘤》2007,27(12):957-961
目的: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MTA1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建立3种稳定表达靶向MTA1的shRNA的MDA-MB-231细胞系。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化法验证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采用细胞计数法及噻唑蓝(thiazolylblue,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MTA1基因被抑制后,其mRNA表达明显下降,RT-PCR结果显示,稳定转染3种重组质粒后,MTA1mRNA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下调了70.07%、82.40%和63.44%;同时,MDA-MB-231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计数示细胞数目明显减低;MTT分析示细胞增殖下降,流式细胞分析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结论:在MDA-MB-231细胞中,抑制MTA1的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生长并导致细胞周期的阻滞;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MTA1的表达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乳腺癌基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Fas/FasL系统与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青明  张徽 《医学综述》2006,12(23):1433-1435
Fas(CD9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超家族成员,它在多种细胞表面均有表达。Fas与其天然配体结合可引起表达Fas的细胞凋亡。在多种肿瘤细胞出现Fas表达下调和Fas配体(FasL)表达上调的现象,这与清除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而且,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也参与了肿瘤的进展和转移。通过各种药物或基因转染的方法可恢复Fas-FasL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为肿瘤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9岁。发现左乳房肿块8年,迅速增大伴乳房胀痛1个月。专科检查:左乳头内侧可扪及直径10 cm大小的圆球形肿物,边界欠清,质硬韧,较固定;表面皮肤红肿、溃烂。双侧乳头无凹陷,无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无水肿及橘皮征,左腋窝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轻度贫血。乳腺超声示左乳腺体内有10 cm×7.8 cm大小包块,边界欠清,部分见包膜回声,内回声不均,呈斑片状强回声及  相似文献   
4.
颈淋巴结组织细胞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17月余,腰痛6个月,扪及腹部包块伴发热2个月。颈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肉芽肿性炎,考虑特异性感染可能性大。后颈部淋巴结增多、长大伴局部胀痛,近半年出现腰痛。外院CT及我院彩超示胰腺周围、腹主动脉旁及左右髂血管周围见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2.6 cm×1.8 cm×1.8 cm。血常规检查:WBC29.2×109/L,RBC 2.56×1012/L,Hb 84g/L,Plt 913×109/L淋巴细胞3%;单核细胞0.2%,中性粒细胞96.8﹪,嗜酸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类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卵巢类癌,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病例1中患者为40岁女性,病例2中患者为33岁女性,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下腹疼痛,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岛状型.临床病理分期病例1为Ⅰ a期,手术后无其他治疗已无瘤生存9年;病例2为Ⅲ...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化差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临床病理分期均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Ⅲc期,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呈阳性表达.病例1手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于手术后5月死亡;病例2手术后立即给予化疗和盆腔大野放疗,已无瘤生存2个月.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极其罕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我院2例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镜检显示病变边界清楚,1例由分化较差的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及软骨肉瘤组成;另一例主要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边缘局灶见导管原位癌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组织标本:包括慢性宫颈炎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9例,宫颈鳞癌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其中DKK-1、GSK-3β、PGSK-3β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P<0.05)。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而PGSK-3β阳性表达率低于宫颈癌组织(P<0.05);DKK-1、PGSK-3β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GSK-3β蛋白表达量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CINⅠ中PGSK-3β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 DKK-1、GSK-3β、PGSK-3β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与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组子宫内膜标本中ER、PR、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STAT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STAT3、ER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PR则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STAT3与ER激素呈正相关(γ=0.452,P=0.000),与PR激素无关(γ=0.1378,P=0.071)。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PR、STAT3过度表达有关,而STAT3的表达与雌激素调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