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 1 991年 1月至 1 998年 1 2月 ,我们共收治创伤性膈疝 1 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7例 ,男 1 4例 ,女 3例 ,年龄 1 8~ 59岁 ,平均 39岁。左侧膈疝 1 5例 ,右侧膈疝 2例。急性膈疝 1 5例 ,慢性膈疝 2例。创伤原因 :交通事故 7例 ,挤压伤 4例 ,坠落伤 3例 ,利器伤 2例 ,负重伤 1例。1 7例中有 1 3例 (76.5% )合并多脏器损伤 ,分别为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 6例 ,脾破裂、肠破裂、四肢骨折各 3例 ,脊椎骨折 2例 ,其中 1例截瘫 ,肝破裂、肾挫裂伤、颅脑损伤、胰腺裂伤、肺裂伤各 1例。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1 1例 ,胸痛 8例 ,患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腑解毒汤同步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其对免疫机制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腑解毒汤同步FOLFOX方案治疗。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肾脏毒性、消化道毒性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两组疼痛NRS评分、卡式评分(KP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Th17、IL-17及IL-23的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RS评分及KSP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功能领域、症状领域及单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明显较对照组的低(P0.05);消化道毒性及神经毒性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解毒汤同步化疗治疗结直肠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HIRI)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缺血- 再灌注组(I-R 组)和缺血- 再灌注丹红注射液预处理组(DH组)。阻断I-R、DH 组大鼠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20min 后恢复血供,建立肝HIRI 模型。12h 后采血检测各组血清ALT 和AST的含量,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ICAM-1的表达。结果 I-R 组血清ALT、AST 水平较Sham组明显上升(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害严重,ICAM-1 表达上调(P<0.01);DH 组ICAM-1表达则较I-R 组明显下调(P<0.01),ALT、AST 水平均下降(均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害亦明显减轻。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HIRI 后的肝组织,该作用可能与下调ICAM-1 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期间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治疗组(SF组),在规定时间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凋亡细胞数目,同时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IR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caspase-3、Bcl-2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1)。SF组AI、caspase-3蛋白低于IR组(P〈0.01或P〈0.05),而Bcl-2蛋白较IR组上调(P〈0.01)。caspase-3表达与AI呈正相关(r=0,914,P〈0,01);Bel-2的表达与AI、caspase-3呈直线负相关(r分别=-0.375,-0.367,P〈001)。SF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caspase-3表达和促进Bcl-2基因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125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分析miR-125b表达与乳腺癌常用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iR-125b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非肿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miR-125b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及Her-2的表达相关(P=0.019和P=0.033),miR-125b的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及雌、孕激素状态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miR-125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异常,可能和乳腺癌的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脾脏外科有了长足进展,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脾损伤后选择性的保脾疗法应运而生.我院1995-2002年采用保脾疗法治疗外伤性脾损伤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LC)中开展选择性的胆道造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术中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LC 862例,术中胆道造影98例,造影成功90例,成功率为91.8%。术中发现胆管结石7例,胆管损伤1例,胆道解剖异常2例。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显影清晰,可有效降低胆管结石的残余率和胆管损伤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提高LC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缺血/再灌注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血管夹夹闭其根部1 h,随后松夹形成再灌注,建立在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设3个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硫化氢预处理组(NaHS组),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到以上各组,每组8只。再灌注2 h检测各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和NaHS组的小肠黏膜和腺体损伤明显,血清及小肠组织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AI)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回肠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NaHS组和I/R组比较,损伤明显减轻,SOD和GSH-Px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指数(AI)、MDA水平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H2S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组织,减轻了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2006年5月,按病人意愿行传统四孔钛夹法LC和三孔线扎法LC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其中三孔线扎法LC采用腔外单滑结技术,通过推结器用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传统组采用金属钛夹或可吸收钛夹按常规完成四孔LC。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均有2例中转开腹。三孔线扎组比传统组手术时间长[(47.5±16.8)min和(36.9±18.1)min,t=4.201,P=0.000],但术后疼痛轻(χ2=35.064,P=0.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6±4.0)ml和(27.1±3.8)ml(t=-0.888,P=0.376);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1.6)d和(4.3±1.2)d(t=-1.965,P=0.051)。结论三孔线扎法LC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且体内无金属异物残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处理危重胰十二指肠损伤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1月问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DCS理念处理的19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及重症监护复苏处理,未再行确定性手术,康复出院。12例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及重症监护复苏处理后行确定性手术(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端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康复出院。4例(21.1%)在损伤控制性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应用DCS理念处理胰十二指肠损伤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