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16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医院建筑环境在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有益于情感健康的绿色医疗环境是满足患者精神需要并直接影响医疗效果.文章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和绿色环境营造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对Nanog基因有干扰作用的慢病毒载体,探讨其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表达,检测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前期细胞实验验证有效的siRNA序列构建于慢病毒载体中,制备携带shRNA-Nanog的慢病毒,同时构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lentivirus-shRNA-Nanog感染的裸鼠作为实验组(目的组),以无关序列慢病毒感染的裸鼠(空载体组)及未感染的裸鼠(未感染组)作为对照组,测量肿瘤瘤体体积及质量的变化;活体荧光成像观察总荧光强度及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Nanog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观察其对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经基因测序鉴定,Nanog基因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活体荧光成像显示感染27 d后,目的组小鼠肿瘤总荧光强度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未感染组,裸鼠移植瘤瘤体积及瘤质量小于未感染组及空载体组;Western blot法显示目的组Nanog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UNEL结果显示目的组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而空载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了Nanog基因shRNA表达载体并包装成慢病毒颗粒,在体内感染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它的感染不但与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且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MALT淋巴瘤和胃癌也有重要关系,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等肿瘤发生的相关致病菌。Hp在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较高达到50%~80%,近年来,随着对Hp的深入认识,Hp感染与胃外疾病的关联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其理论依据是:局部炎症伴随系统的损害;持续的感染能诱发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引起感染的局部和远处器官的损害。现将Hp感染与胃外疾病的关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邻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FD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汀利组和莫利组,每组100例。莫利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汀利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胃动素(motilin,MOT)、胃泌素(gastrin,GAS)、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评分、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汀利组和莫利组MOT和GAS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汀利组MOT和GAS水平明显高于莫利组;汀利组和莫利组GS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汀利组GSRS评分显著低于莫利组;汀利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莫利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汀利组和莫利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可有效改善FD患者胃激素及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曾波  姜政  王丕龙 《重庆医学》2007,36(10):977-980
众所周知,消化道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大多数发生在青、中壮年患者。因此,及早发现和研制彻底根治恶性肿瘤的方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愿。随着分子医学和肿瘤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使肿瘤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活跃领域,现已从基础研究逐步过度到临床应用,并已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发展起来的肿瘤治疗第4大疗法,在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放疗和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两大类,即四大免疫技术:淋巴因子/细胞因子技术、免疫活性细胞过继治疗技术、单克隆抗体及其耦联物技术及肿瘤疫苗技术,现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含人的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特异性抗原CD44v6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方法 ①以pBud作为真核表达载体,选择CD44v6编码基因进行RT-PCR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②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将构建成功的pBud-CD44v6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到肿瘤细胞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目的 基因片段为CD44v6的编码基因,长为129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cDNA相比较,同源性高达100%,且方向正确;重组质粒pBud-CD44v6转染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株SGC-790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空质粒转染组对比,重组质粒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大量CD44v6基因编码的表达,其蛋白呈棕黄色,而对照组呈阴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pBud-CD44v6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CXCL12 gene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XCL12, CXCR4 and DNA methyhransferases (DNMTs) in glioma, and to analyze the methylation regulation and mechanism of CXCL12/CXCR4 signaling axis in the malignant progress of glioma. Methods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XCL12, CXCR4, DNMT1, DNMT3A and DNMT3B was detected by the semi - quantitative RT - PCR and real - time PCR in 76 gliomas and 10 normal brain tissues.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CXCL12 in glioma was also studied by the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Results ( 1 )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XCR4 in glioma increased with WHO grades. (2) Methylation of CXCL12 was detected in 34. 2% ( 26/76 ) of gliomas, but the methyla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WHO grades. ( 3 ) Epigenetic inactivation of CXCL12 mainly happened in low- grade gliomas, and the CXCL12 mRNA level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methylation status. (4)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three DNMT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XCL12 - methylated gliomas than in the CXCL12 - unmethylated ones. Conclusion The CXCR4 gene may be a marker of aggressiv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glioma. The CXCL12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is detected mainly in low - grade gliomas. And the methylaiton of CXCL12 gene cause the down - regulation of its mRNA levels in low - grade gliomas. The high expressions of DNMT1、DNMT3A and DNMT3B may b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CXCL12 methylation.  相似文献   
9.
颅脑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脑术后表皮葡萄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细菌耐药性特点,探讨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8月至2007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术后脑脊液培养证实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87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72岁,平均37.5岁.颅内肿瘤手术4660例,术后感染10例;脑外伤手术787例,术后感染5例;颅内置管性手术577例,术后感染10例(脑室体外引流和脑脊液分流,其中2例为合并脑肿瘤患者);颅内其他手术863例,术后感染4例,其发生率分别为0.21%、0.64%、1.73%、0.46%.置管性手术组与其他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总体检出率为70.4%,未有耐万古霉素菌株出现.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是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耐药性逐年增强.其感染好发于颅内置管性手术及污染手术,万古霉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术前预防性用药疗效不确切,严格无菌术是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介导内吞作用的衔接蛋白epsin 3(EPN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为深入研究EPN3的调控模式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分别运用GEPIA和GEDS数据库分析EPN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SMART和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EPN3基因甲基化和拷贝数变异与其表达水平的关系;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EPN3相关的共表达基因集进行GO富集和通路分析;运用BioPlex蛋白互作数据库分析EPN3在HCT116细胞中的蛋白作用网络。为了对EPN3进一步验证,我们收集13对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标本,用Real-time PCR检测EPN3 mRNA表达;并通过敲减EPN3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GEPIA、GEDS、SMART和cBioPortal等数据库分析显示,EPN3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1)。其表达水平与甲基化和拷贝数变异相关。EPN3相关基因的富集结果显示主要与细胞黏附相关。EPN3与UBB、CCDC130、TNFAIP1、PHGDH、EPN2等构成的蛋白相对作用网络与蛋白泛素化有关。Real-time PCR结果显示,EPN3在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通过沉默EPN3可以抑制HCT116和HT29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 结论 EPN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细胞黏附和蛋白泛素化等生物学过程有关,敲低EPN3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HT29的增殖、集落形成和迁移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