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1991年Kozarek等[1]首次提出门脉高压性肠病的概念.指继发于肝门静脉高压以肠道血管扩张为特征的一种病变.包括门脉高压性小肠病和门脉高压性结肠病。门脉高压性肠病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已有不少报道,但对病理组织学表现的报道不多[2-3]。我们对存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10例结肠活检标本和2例小肠切除标本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舒适护理在椎体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除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外,还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针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中2例发生便秘,对照组中1例发生压疮,5例发生便秘,1例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14/1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12/1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椎体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该种护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相似文献   
3.
KM小鼠按1♂:1♂和1♂:2♂方式频密繁殖4胎,观察小鼠繁殖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1♂:1♂组和1♂:2♂组无论是在胎间隔、产仔数、仔均重、离乳仔数、离乳仔数均重、离乳率,还是每只雌鼠月繁殖小鼠数,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每只椎鼠及每只饲养盒月生产小鼠数,1♂:2♂组(16.83±2.94)远远超过1♂,1♂组(9.18±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蓝萼甲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0.1 mmol/L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氧化损伤模型组、阿司匹林对照组和蓝萼甲素低、中、高剂量组。RT-PCR检测内皮细胞ET-1、iNOS、eNO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蓝萼甲素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升高细胞增殖率,蓝萼甲素中、高剂量组ET-1和iNOS表达明显减少,eNOS表达明显增多。结论:蓝萼甲素能够明显改善H2O2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通过降低ET-1而减少血管的收缩;降低iNOS表达而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达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盐酸四环素缓释微球对大鼠成骨细胞活性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SD大鼠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观察其形态学指标,应用碱性磷酸酶钙-钴法对标本进行染色处理,并观察鉴定标本的细胞生物学特征,分别将盐酸四环素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与成骨细胞、盐酸四环素与成骨细胞进行培养,对两组成骨细胞的增殖相关情况进行测定,观察ALP活性及I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盐酸四环素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可对SD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现象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ALP表达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其有效时间明显高于盐酸四环素组及对照组,对3组成骨细胞I型胶原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差异不明显。结论:盐酸四环素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及ALP活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骨创伤进行修复重建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膦甲酸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经静脉注射LD50为395.7mg/kg;大鼠经腹腔注射LD50为1050.5mg/kg;大鼠腹腔注射、狗静脉注射3个月长期毒性试验,无毒反应剂量分别为150mg/kg、60mg/kg,毒性反应剂量分别为300mg/kg、120mg/kg,主要中毒表现为肝、肾功能异常,中毒性肾病及肾小管坏死等;Ames试验中膦甲酸钠对鼠伤寒沙门菌无致突变作用;微核试验中膦甲酸钠未诱发NIH小鼠微核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乌饭树叶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褚纯隽  李显伦  夏龙  张健  陈道峰 《中草药》2014,45(4):458-465
目的 研究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叶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对乌饭树叶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 从乌饭树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五烷(1)、三十一烷(2)、赤杨酮(3)、木栓酮(4)、表木栓醇(5)、羽扇豆醇(6)、齐墩果酸(7)、熊果酸(8)、东莨菪素(9)、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0)、柯伊利素(11)、芹菜素(12)、山柰酚(13)、山楂酸(14)、科罗索酸(15)、蔷薇酸(16)、2α, 3α-二羟基熊果酸(17)、19α-羟基熊果酸(18)、咖啡酸(19)、异荭草苷(20)、荭草苷(21)、牡荆苷(22)、异牡荆苷(2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4)、异槲皮苷(25)、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6)、槲皮素(27)、木犀草素(28)。对其中的25个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实验,化合物578111315182023252728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136141823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熊果酸的抗补体活性最强,50%抑制溶血浓度(CH50)为0.014 mg/mL。  相似文献   
8.
报告一例第2次皮下埋植盐酸纳曲酮戒断毒瘾导致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盐酸纳曲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部分或完全阻断阿片受体,解除人体对阿片类毒品的依赖。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盐酸纳曲酮的使用剂型为片剂,投药途径为口服。然而,近来有些戒毒机构采用皮下埋藏盐酸纳曲酮进行毒瘾戒除,但尚未发现有导致重症药疹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口服西药配合灌肠的治疗方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将口服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与口服西药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应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根据病患信息予以40例应用口服西药的方式治疗慢性盆腔炎,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予以80例病患应用口服西药配合灌肠的方式治疗盆腔炎,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中有40例病患予以口服西药配合中药灌肠,为观察A组,40例病患予以口服西药配合西药灌肠,为观察B组,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临床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A组与观察B组在治疗疗效上不存在差异性,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西药撇和灌肠治疗盆腔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