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不同程度近视视功能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97例6-14岁在我院视光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的儿童,经过散瞳验光后确诊为近视,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轻度近视组56例、中度近视组32例、高度近视组9例;所有患者屈光矫正后进行视功能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措施,强化健康教育。结果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组中近距离外隐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轻度近视组患者调节平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儿的视功能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每个近视患者的结果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视功能训练,提高近视患者的戴镜依从性,改善视功能,减缓近视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人群中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nt 3243A/G突变和ND-1基因nt3316G/A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寻求准确、快速、简易的临床糖尿病基因诊断技术.对象及方法:随机选择225例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患者和195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t RNALeu(UUR)基因3243A/G突变和ND-1基因3316G/A突变,并经DNA直接测序确证.结果: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95例对照者中无1人携带线粒体3243A/G突变;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线粒体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收集2001~2008年收治的20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黏液表皮样癌中腮腺13例(65%),副腮腺1例(5%),腭部2例(10%),颌骨2例(10%),颌下腺1例(5%),颊黏膜1例(5%)。其中11例为高分化,4例为中分化,1例为低分化,其余未分级。20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视肿瘤部位及分级而定),其中4例行同侧颈部选择性淋巴清扫术,17例行术后放疗。3例因面神经受累同时切除面神经,其中1例行面神经吻合术,1例行耳大神经移植术,手术半年后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5年,失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2.44年。获随访的18例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时应重视原发灶切除的彻底性,在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同期进行选择性颈部淋巴清扫术;对于术中切除不彻底,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显示为中低分化病例应进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X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收集2003年2月~2009年6月用PYM联合DX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并获得完整随访的病例1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行胸片检查,治疗后6个月再行胸片检查,观察临床效果及副反应。结果经2个月-6年的随访观察,124例患者治愈,36例患者显效,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其中34例患者注射后体温稍升高(21.3%),1例患者末次治疗6h后全身疼痛,1例患者末次注射时出现呼吸困难及发音障碍,1例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未发现肺纤维化现象、未发现溃烂出血及感染。结论PYM联合DX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简单易行、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要做好过敏等副反应的急救准备。  相似文献   
6.
机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方法,术后患者需终生进行抗凝治疗,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改善抗凝治疗依从性,并提升个人应对能力。本文就自我管理在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肝硬化患者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纳入拟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的肝硬化患者96例,男43例,女53例,年龄18~70岁,BMI 18.5~27.9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8例。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瑞马唑仑1~2 mg·kg-1·h-1行麻醉维持;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1·h-1行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拔管后(T4)的HR和MAP。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前、术后1 d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记录术中低血压、术后低氧血症、头晕、恶心呕吐、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P组比较,R组T1—T3时HR、MAP明显升高(P<0.05),意识消失时间明显延长(P<0.05),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低血压、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T0、T4时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 d ALT、AST和头晕、恶心呕吐、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对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肝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明显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郑新认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的原因主要缘于特殊病理类型、感染因素、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用药不规范、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郑老师提出了"肾病三因论""肾病多瘀论""祛邪扶正并重、扶正重在脾肾""衷中参西"等学术思想。同时,郑老师结合儿童"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等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出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认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主因肺肾两虚、阴阳失和,实主因肺热、瘀血、风湿、湿浊(热),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重视"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屈光不正与各调节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制定屈光矫正处方和学龄儿童近视防控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3月141例6~14岁在本院视光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儿童,经过散瞳验光后分为近视组(80例)、远视组(10例)、散光组(16例)和屈光参差组(35例),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近隐斜,正负相对调节、调节性辐辏与调节比(AC/A)、调节反应的检测,用±2.00DD的翻转拍进行调节灵敏度的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屈光不正与各调节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近视组的正相对调节(PRA)低于负相对调节(NRA),PRA值明显低于其他组,融合性交叉柱镜法(FCC)测得调节滞后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13.577,P<0.05;χ22=13.19,P<0.05;χ32=9.51,P<0.05);散光组的调节超前明显高于其他组,PRA值明显高于NRA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9.61,P<0.05;χ22=16.21,P<0.05);近距离的水平隐斜、AC/A值、调节灵敏度均值在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正相对调节低,调节滞后高;远视眼及散光眼多伴有调节超前.通过调节因素的检测可以使屈光不正的矫正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近视的防控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2007级和2008级本科学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尝试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并对这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互动式课堂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增进团队合作精神,能较好地引导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结论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医学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是基本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