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右胸、上腹正中二切口行中下段食管癌切除的利弊。方法经右胸、上腹正中二切口行中下段食管癌切除胸顶食管胃底端侧吻合手术62例,其中胸中段癌41例,胸下段癌21例,病变长度2~8cm,平均6.1cm。结果手术切除率为100%,其中根治性切除55例,姑息性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1个月分次行食管扩张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经右胸、上腹正中二切口行中下段食管癌切除胸顶食管胃底端侧吻合手术,无颈部及膈肌切口,患者术后咳嗽排痰容易,对呼吸功能影响小,肺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粘稠性、凝固性和变形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新兴学科,其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液粘度的增高,从而对血液循环,尤其是对微循环产生显著影响。为此,我们对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探讨,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检测对象 肾病综合征组 80 例,其中男性 40 人,年龄4~70岁,平均年龄40岁;女性40人,年龄3~65岁,平均年龄为35岁。健康对照组 60 例,其中男性 30 人,年龄 3~60岁,平均年龄40岁;女性 30 人,年龄在 4~75 岁,平均年龄41岁;对照组排除高血脂、血液病等。2.检测方法 全血粘度(切变率分别选择为…  相似文献   
3.
血清CEA和NO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 (CEA)和一氧化氮 (NO)水平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肺癌患者血清 5 1例 ,良性肺病患者血清 40例 ,并以 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CEA和NO。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NO分别为 3 8.42± 2 5 .61μg/L、12 2 .3 0± 2 6.2 1μmol/L ,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 7.2 1± 3 .42 μg/L、98.12± 2 0 .61μmol/L及正常对照组 6.3 1± 3 .3 0 μg/L、76.81± 16.61μmol/L(P均 <0 .0 1)。结论 肺癌血清中CEA和NO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CEA与NO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故检测CEA和NO可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生存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该院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10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分析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1%和81.9%。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TMN的病例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为术前肿瘤TNM分期以及术后是否行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切除的肺癌相对于传统的肺癌开胸手术,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和明确的长远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提高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直接缝合3例,自体心包补片修补8例,涤纶补片修补4例。结果 15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 a,活动正常,口唇发绀及下肢水肿消失,心功能均获得改善,X线胸片心胸比率降至0.51~0.62。超声心动图无心房水平分流,肺动脉收缩压降至19~37 mmHg。结论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正确处理其合并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mTORC)信号通路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7 d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15的动态表达水平,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适应性喂养7 d后,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MEBO组与rb-bFGF组,每组18只,其中空白组大鼠只做背部备皮处理,对照组大鼠于背部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模型组、MEBO组和rb-bFGF组大鼠于背部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大鼠备皮处皮肤及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面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湿敷,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药纱换药治疗,rb-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药纱换药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7、14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F=0.054、1.333,P=0.948、0.293),其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K15蛋白:F=192.766、58.065、126.888、118.244,P均=0.000;CK15 mRNA:F=580.869、272.569、569.254、736.054,P均=0.000)。治疗第3、7天,对照组、MEBO组、rb-bFGF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而治疗第14天对照组、MEBO组、rb-bFGF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治疗第3、7、14天,MEBO组与rb-bFGF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5蛋白及CK15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通过调控创面组织中CK15的表达水平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可能是MEBT/MEBO加快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且其治疗效果与rb-bFGF相当,作用机制与rb-bFGF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CK14及CK1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急创组、慢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每组18只,空白组大鼠仅做背部备皮处理,急创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慢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建立慢性创面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大鼠备皮处皮肤以及急创组与慢创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rb-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凝胶治疗,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治疗。分别于局部处理第3、7、14天取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差异,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检测,对比CK14、CK19蛋白表达及其mRNA转录水平。结果 (1)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急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形态学差异不明显,均可见炎性细胞逐渐减少,新生血管及皮肤附属器逐渐形成,创面组织形态逐渐接近正常,而慢创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炎性细胞消散及新生血管生长较慢,逐渐形成瘢痕组织形态。(2)局部处理第3、7、14天,急创组、慢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4蛋白表达及其mRNA转录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均0.05),至局部处理第14天,急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均升高至空白组水平(P均0.05),而慢创组仍低于其它各组(P均0.05)。(3)局部处理第3、7、14天,急创组、慢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9蛋白表达及其mRNA转录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均0.05),至局部处理第14天,急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均降低至空白组水平(P均0.05),而慢创组仍高于其它各组(P均0.05)。结论MEBT/MEBO能够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调控创面组织中CK14及CK19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心脏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A -P)≥ 65mm病人瓣膜置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大左心室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观察术前后LVD(A -P)、左房收缩末前后径LAS(A -P)、LVEF、LVFS、心胸比例等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2例 (16.67% ) ,恶性心律失常并死亡 1例 (8.3 3 % )。术后 2周复查超声心动图 (UCG)示LVD(A -P)、LAS(A -P)均较术前有显著缩小 (P均 <0 .0 5 ) ,LVFS、LVEF较术前变化不明显 ,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较术前缩小 (P <0 .0 5 )。结论 应用浅低温 (3 3± 1)℃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脏的保护技术 ,保留二尖瓣下结构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是减少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的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B)在食管癌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检测了72例食管癌早期(I~I)患者、68例食管癌晚期(I~Ⅳ)患者和120例对照者血清IL-6,IL-8水平,同时对食管癌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TRF,PAB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组患者血清TRF,PA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明显降低(P<0.05);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患者组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升高(P<0.01);食管癌患者血清IL-6,IL-8,CRP,TRF,PAB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且随病情的恶化IL-6和IL-8水平的变化有增高趋势.结论 IL-6,IL-8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而CRP可能起着抑制作用,TRF,PAB在食管癌病人中呈负相关;它们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食管癌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食管癌的临床分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