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术后复发原因,减少复发率。方法:分析10术复发并复手术病例的年龄,临床类型和手术情况,复习文献,总结经验,结果:10例再手术病例除2例恶性者再复发,1例避部感染形成窦道外,7例未再复发,结论:除切除尾骨,避免肿瘤破溃残留外,手术中的须发现并切除主瘤体周围“卫生病灶”才能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42例该病患儿保留患侧肾脏手术治疗效果的分析,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肾的保留指征、输尿管的处理、支架管及造瘘管的放置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42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经B超、IVP检查,患肾均有良好的恢复。结论:对积水的患肾应尽量保留,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蓬乱蛋白(dishevelled,DVL)-1?DVL-3在正常和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尿道下裂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拟行尿道下裂尿道修复术患儿术中切除的包皮组织(24例)和门诊包皮环切术中切除的包皮(24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两组包皮中DVL-1?DVL-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DVL-1?DVL-3 mRNA表达较正常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VL-1?DVL-3蛋白主要表达在包皮皮下间充质细胞层,其中DVL-1?DVL-3蛋白在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有明显增强趋势?结论:DVL-1?DVL-3的表达异常与尿道下裂发生有关,其介导的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尿道下裂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E(cyclinE)、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链霉菌素一生物素(SP)法,对术前未使用过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的60例肝癌组织及35例癌旁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cyclinE、cyclinD1与PCNA的表达在肝癌组织中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在分化差的和有转移的肝癌中表达高于分化好的和元转移的,而且cyclinE与cyclinD1的表达密切相关(P〈O.01)。结论cyclinE、cyclinD1与PCNA表达与肝癌的增殖、分化、转移有关,其表达状况可以作为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 IL -12 + IL -2培养的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与 IL-2诱导的 TIL作对照研究观察 TIL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的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体外分离 ,分别用含 IL -2的培养液和含 IL-12 +IL-2的培养液培养 ,诱导 TIL的生长。培养 10~ 14天测定细胞杀伤率、细胞因子和增殖能力 ,待细胞扩增达 10 8~ 9· ml- 1 时进行回输 ,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 IL-12 + IL -2组 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杀伤率比 IL -2组明显增高 (P<0 .0 1) ;(2 ) IL -12+ IL -2组 TIL比 IL-2组扩增能力明显增强 (P<0 .0 5 )。 (3 ) IL-12 + IL -2组较 IL-2组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0 .0 5 )。 (4 ) TIL 回输后 IL-12 + IL-2组与 IL-2组 CD3+、CD4 +、CD8+均升高 ,以 CD3+、CD8+ 升高为主。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IL-12 + IL-2组与 IL-2组间比较 ,前者 CD3+ 、CD8+ 、CD56 + 上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显著 (P<0 .0 5 )。 (5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6) IL-12 + IL-2组 1年、3年、5年生存率与 IL-2组 TIL回输肝癌患者对比差异均显著且复发率降低。结论 :白介素 12诱导肝癌 TIL可明显增强 TIL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且增殖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格检查与超声检查诊断儿童隐睾症的准确率,证明超声检查的不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14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隐睾症患儿66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回缩性睾丸、可触及睾丸型隐睾症(包括腹股沟型和阴囊高位型隐睾)、不可触及睾丸型隐睾症、异位睾丸4种类型体格检查与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结果:668例患儿中经手术诊断为隐睾症593例。可触及睾丸型隐睾症共542例,其中单侧502例,双侧40例,体格检查准确率100.00%,而超声检查将双侧隐睾误诊为单侧2例,单侧隐睾误诊为双侧31例,准确率为91.33%,准确率低于体格检查(χ2=8.395, P=0.003 76)。不可触及睾丸型隐睾共51例,体格检查均未及睾丸,其中经腹腔镜探查腹腔内见睾丸发育39例,而术前超声检查仅探及睾丸回声26例。结论:超声检查的结果对隐睾症患儿的手术方案选择无决定性意义,浪费医疗资源的同时,其低准确率会增加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8.
渐进性皮瓣转移技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103例先天性隐匿阴茎的临床资料,探讨渐进性皮瓣转移技术应用于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诊治经验.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采用渐进性皮瓣转移技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患儿103例,年龄为6个月至12.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诊断,其中3例伴有明显肥胖.结果平均随访1.5年(6个月至2.5年).所有患儿阴茎外观均较满意,阴茎显露好,无包皮臃肿现象.术后1例冈阴茎根部皮肤附着不佳仍有同缩,2例患儿在阴茎根部切口处轻度裂开.结论 渐进性皮瓣转移技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观接近包茎术后表现,术后再回缩等并发症少.渐进性皮瓣转移技术可以作为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改良尿道板纵切卷管法(Snodgrass法)在治疗尿道下裂中的应用。方法:45例尿道下裂患儿,其中冠状沟型4例,阴茎体型26例,阴茎阴囊型9例,阴囊型5例,外院行尿道成形术后裂开1例(阴茎阴囊型),均行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85min。一期愈合40例(88.9%)。术后发生尿道瘘5例,尿道口狭窄4例。结论:改良Snodgrass术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阴茎体型、冠状沟型、下弯不严重的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对尿道成形失败者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甲状腺良性畸胎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本院2007年10月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组织学诊断及治疗特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