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幼鼠结肠炎模型,研究其自然病程的特点,为临床研究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制作幼鼠结肠炎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0时组作为基础值不予任何刺激。应用统一评分标准对结肠粘膜损伤进行评估。结果模型组于造模后24h粘膜损伤最重,有明显溃疡形成,1周溃疡基本愈合,2周起粘膜大体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4周时镜下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结论幼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不同于成年鼠模型,可有生长发育迟缓的表现,更适合于对儿童IBD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中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等临床特征及其影响瘙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112例银屑病患者,评价其瘙痒特征及影响瘙痒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银屑病患者中83%存在不同程度瘙痒,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瘙痒与否与年龄、疾病活动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病程、家族史、吸烟、饮酒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无相关性,瘙痒程度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浸润程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红斑、鳞屑无相关性。结论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年纪越大、皮损越广泛、浸润程度越高以及处在进展期的银屑病患者瘙痒越剧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獐乳(RiverDeergastriclumpycontent。RDGLC)对大鼠小肠推进及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方法】SD系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丁啉组和RDGLC不同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胃液酸度、胃游离酸、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情况。【结果】RDGLC0.5mg/(kg·次)以上剂量组对正常大鼠小肠推进有促进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逐渐增强;RDGLC高剂量组能促进胃液酸度、游离酸、总酸度分泌,低、中、高剂量组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结论】RDGLC具有促小肠动力作用,有利于胃酸分泌及提高胃蛋白酶活性,这可能是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4—2018年某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53例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3.51%~22.52%,平均18.08%。社区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4.41%~21.62%,平均18.44%。各年龄段不同年度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段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疾病类型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实体瘤、淋巴瘤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88%(15/43)、13.53%(28/207)、9.84%(12/122)、2.27%(1/44),不同疾病类型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54、18.58,均P<0.05)。医院感染中,其他部位医院感染33例(33.00%),其中31例无明确定位,但有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有效;分离细菌22株,病毒1株,革兰阴性菌占56.52%(13株)。结论 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风险大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应提升临床检验能力,提高感染定位和定性能力,有效防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2种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将采集到的3只皮肤真菌感染病兔样品经由沙氏平皿法和沙氏试管斜面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结果在3只真菌感染病兔中应用试管斜面法我们只检测到1例皮肤病原真菌阳性,而采用沙氏平皿法3例阳性全部检出。结论结合临床检测经验,我们认为本研究的沙氏平皿法优于沙氏试管斜面法,在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常规检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以手、足、口腔、肛周出现皮疹为特征。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旨在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人体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密切联系的临界学科,又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合理地使用PBL可促进教学相长.通过分析和总结近年来中国医科大学等22所高等医学院校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应用PBL的经验和体会,为即将开展或开展收效不佳的医学院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避免形式化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数学流行病学理论实现实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中最小抽样规模。方法根据二项分布公式推导出最小样本抽样公式(n=log(a)/log(1-p),a=0.05,p=检出率,n=样本规模),用浙江省2007~2008年四个兔场四次调查的数据来验证该公式的可行性。结果利用该公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抽样量,采用计算机模拟抽样的方法在四次调查的数据库中模拟抽样,得出的估计感染率与实际感染率基本相符。结论该公式可以用来指导抽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介绍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认证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结果,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的途径。【方法】在JCI认证期间,采取以下措施:①培训;②问卷了解员工在手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认识误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③调查:对全院医护员工定期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调查;④检查:以检查促改进,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制成图表,向全院公示,听取临床反馈以及科室在整改中碰到的问题,尽可能帮助解决;⑤追踪:对各类数据进行追踪,观察考核有无改进。对JCI认证前、认证中、认证后及JCI复评审前全院手卫生依从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JCI认证,本院的手卫生依从率呈现出长期、显著的持续提高,认证前、认证中、认证后各时段洗手率呈环比升高,且各阶段之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医院加大对院内感染控制的投入、强化与完善制度建设、关注细节、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将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在具体工作中,不盲目追求过高的依从率统计数字,而着眼于帮助医护人员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把手卫生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40 k Da(Sj HSP40)免疫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j HSP40蛋白序列同源性,并预测其B细胞及T细胞表位。应用PCR技术扩增全长Sj HSP40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 GEX-6P-1,再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中;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再经亲和柱分离纯化获得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j HSP40融合蛋白,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以GST-Sj HSP40免疫BALB/c小鼠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Sj HSP40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G1、Ig G2a抗体,采用流式检测术观察Sj HSP40对CD4+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结果 Sj HSP40含有7个潜在B细胞表位及多个T细胞表位(CTL表位和Th表位)。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GEX-6P-1-Sj HSP40,并通过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获得GST-Sj HSP40融合蛋白。与其他组相比,GST-Sj HSP40免疫小鼠血清中抗Sj HSP40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G1和Ig G2a水平均显著升高,但Sj HSP40对CD4+T淋巴细胞分化无显著影响。结论 Sj HSP40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但不影响小鼠体内各类Th免疫反应平衡,可作为潜在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