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腰椎损伤是门诊、急诊的常见损伤,该病不仅使患者身体支持功能丧失,还可造成脊髓和脊神经损伤而导致截瘫,甚至死亡.病人能否得到适当的治疗取决于对病变进行快速、准确和全面的认识,而螺旋CT扫描时间短、不需反复搬动患者,加之多层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技术的应用,能准确了解胸腰椎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笔者通过分析52例胸腰椎损伤的轴位图像及MPR和VR重建图像特点,旨在探讨该重建技术在胸腰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炎症活动度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24例A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4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AS患者行双侧骶髂关节DCE-MRI检查,运用动态增强专用血流动力学软件测量双侧骶髂关节滑膜病变区定量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滑膜炎症不同活动度组间Ktrans值的差异。结果 24例AS骶髂关节滑膜病变Ktrans值为(1.32±0.08)mL/min,8例滑膜炎症为重度,16例滑膜炎症为轻度。滑膜炎症重度组Ktrans值明显高于轻度组(t=4.07,P0.01)。结论 DCE-MRI的Ktrans值可用于反映AS患者骶髂关节的炎症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3D-FIESTA-C联合3D-TOF-MRA序列在诊断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压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的8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3D-FIESTA-C和3D-TOF-MRA序列扫描,以MVD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D-FIESTA-C、3D-TOF-MRA序列及序列组合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显示能力。结果与MVD术中结果对照分析显示,3D-FIESTA-C检出责任血管70例,其阳性率83.3%;3D-TOF-MRA序列检出责任血管68例,其阳性率81.0%。3D-FIESTA-C联合3D-TOF-MRA序列共检出责任血管79例,其阳性率94.0%;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种类以小脑前下动脉(48.8%,41/84)和小脑后下动脉(26.2%,22/84)为主。结论3D-FIESTA-C联合3D-TOF-MRA序列应用能有效提高对原发性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增强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SPN强化程度和强化类型对良、恶性鉴别的意义.结果恶性SPN强化值(⊿CT值)≥25HU,良性强化值<25HU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SPN的强化程度与类型,可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靠咽部指诊和x线平片及常规CT冠状位检查。由于茎突形状、走行角度因人而异,甚至同一患者左、右茎突也不一样,因此x线投照和CT扫描角度常难以掌握,图像显示不清,测量和诊断比较困难。笔者收集了17例临床怀疑茎突综合征而行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MRI在肛瘘术前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51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总结肛瘘的MRI表现特点及应用价值。结果51例肛瘘手术显示内口56个,外口43个,主瘘管51条、瘘管分支14条,脓肿16个。与手术结果对照,术前MRI显示肛瘘内、外口、主瘘管及支管的准确率分别为94.64%(53/56个)、100%(43/43个)、94.12%(48/51条)及85.71%(12/14条),对脓肿显示的准确率为100%(16/16个)。按照Parks分型,51例患者MRI共检出括约肌间型肛瘘23例(45.10%),经括约肌型肛瘘17例(33.33%),括约肌上型肛瘘7例(13.73%),括约肌外型肛瘘4例(7.84%),MRI分型准确率为96.08%(49/51例)。MRI在肛瘘Parks分型上与手术结果一致性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准确显示肛瘘内、外口的位置,瘘管的数量及走行,能够对肛瘘进行准确分型。  相似文献   
7.
小肠血管畸形是引起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常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小肠冗长、迂曲、活动度大,缺乏方便、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将常规腹部CT和小肠造影的优点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尤其是多层螺旋CT快速、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减少了肠蠕动和呼吸伪影,使MSCTE更加简便可行,图像更加清晰[1]。MSCTE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本文探讨MSCTE和CTA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在小肠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改变扫描位置优化下颌骨CT扫描方法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50例下颌骨CT扫描的连续病例纳入本前瞻性对照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25例.分别进行体位优化法和常规法扫描,比较其图像质量、CT 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扫描范围长度(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体位优化法与常规法的下颌骨图像质量相同,两组的CTDIvol 无明显差异,体位优化法扫描范围长度(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 比常规法分别下降20%(t=4.986, P<0.05) 和16%(t=3.682, P<0.05),并避开了晶状体.结论 体位优化法下颌骨扫描能有效减少扫描长度和避开晶状体,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7例骨盆外伤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CT扫描后,在其他扫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剂量(100mA和50mA)进行CT扫描3~5层,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①低剂量(100mA和5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和2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200mA与10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5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够得到与传统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动管电流技术在盆腔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 将90例接受盆腔CT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成3组(每组30例):固定管电流组,自动mA组(噪声指数NI=10)和自动mA组(NI=15),比较每组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的差别.结果 图像质量:自动mA组噪声高于固定组(P<0.05),但所有检查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辐射剂量:与固定管电流技术(21.72 mGy)相 比,自动管电流组CTDIvol明显降低(15.67 mGy±2.49 mGy,13.53 mGy±3.92 mGy).结论 与固定管电流相比,自动管电流技术能显著降低盆腔CT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