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随着治疗肿瘤患者化学药物疗法的进展,新的化学药物、新的化疗方案逐渐增多。现将我科多年来对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急迫感,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操作,密切配合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8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不同,将其分为依从性好组(50例)和依从性差组(68例)。观察两组癌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两组癌痛患者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担心癌痛无法控制、认为疼痛预示癌症的发展、认为镇痛药物有不良反应、认为镇痛药物有依赖性、认为镇痛药物有成瘾性、认为镇痛药物有耐受性、认为镇痛药物使用不便利、认为镇痛药物效果差、不良心理情绪是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χ2=80.57、93.65、100.33、103.43、110.17、96.07、89.66、88.57、87.9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担心癌痛无法控制、认为疼痛预示癌症的发展、认为镇痛药物应用有不良反应、认为镇痛药物应用有依赖性、认为镇痛药物有成瘾性、认为镇痛药物有耐受性、认为镇痛药物使用不便利、认为镇痛药物效果差、不良心理情绪等均是影响疼痛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Waldχ2=3.918、4.926、6.306、4.456、4.898、6.259、4.207、4.291、4.410)。结论明确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护理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对下肢过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实施足部皮肤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接收的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64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临床常规护理、足部皮肤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足部压疮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足部皮肤护理方法对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也是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各级医院普遍存在门诊静脉输液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双庚  周珍萍  赵翠玲 《中外医疗》2012,31(29):17+19-17,19
目的对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以及相关特点展开临床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1年8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病例68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其进行血清吸入性或食入性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得出皮肤病组68例患者的血清总IgE抗体的阳性率为92.65%,明显较对照组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原同过敏性皮肤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急迫感,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操作,密切配合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2006年6—12月我院急诊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53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组给予多巴胺针5~30μg·kg-1·min-1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针0.5~3μg·kg-1·min-1泵入维持血压。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肾功能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均明显上升(t分别=3.24、2.37、3.23、6.97;2.34、2.12、4.99、4.81,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1.32、1.66、1.39, P>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心率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0、5.71、3.75、9.71;8.43、3.45、2.41、2.11,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心率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2.11、4.06、2.65,P均<0.05)。两组用药后各时点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2.01、2.33;1.98、2.05;t分别=1.65、1.15、1.21、0.98;1.89、1.34、1.71、0.85,P均>0.05)。结论两种药物均能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但多巴胺针组心率增快更明显。两组对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体外药敏试验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分离培养出淋病奈瑟菌株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分离株均接受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评估临床治愈率。结果所有分离株均对环丙沙星耐药,耐药率100%;71株(88.75%)对青霉素耐药,其中15株(21.13%)为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菌;28株(35.00%)菌株对四环素耐药,其中5株(17.86%)为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病奈瑟菌。70株(87.50%)、79株(98.75%)和25株(31.25%)分别对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观察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药敏试验提示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淋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起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