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上牙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101例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8.7%,中位生存时间为(48.40±2.73)个月。累及龈颊沟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6%,未累及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影响(P < 0.05)。  结论  上牙龈癌具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累及龈颊沟的患者应行同期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上牙龈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乳腺癌中免疫关联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构建乳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探索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从UCSC Xena(https://xena.ucsc.edu/)、TCGA、immport(https://www.immport.org/home)官网分别下载乳腺癌患者的测序数据、临床信息以及免疫基因集,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最终得到乳腺癌免疫关联lncRNA表达矩阵及临床信息。利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免疫关联 lncRNA,用于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根据风险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利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及独立预后因素评估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将此模型联合其他临床因素构建列线图,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生存率预测。 结果 最终确定10个免疫关联 lncRNAs 用来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高风险组较低风险组预后差;风险评分可作为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列线图的C指数(CI)为0.751,校准图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一致性较好。 结论 由10个免疫关联lncRNAs 组成的风险评分模型可用于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由此建立的列线图可进一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输精管注射绝育是近年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一种男性绝育方法,此法安全可靠,操作也比较简单,易受群众欢迎。我们学习了四川的粘堵法后,结合我省的条件,引用了四川应用的石碳酸——504混合剂作粘堵剂,在器械和操作上作了一些改进,经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用以比较IOLmaster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测量包括角膜厚度的前房深度上的差异性,同时比较两种设备在多次测量上的稳定性。方法:连续用IOLmaster和UBM测量60例60眼的前房深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平均值,对于每眼采用测量5次取平均值及标准差,求出变异系数,用来衡量两者在多次测量上的稳定性。结果:IOLmaster测量前房深度的均值为2.95±0.25mm,UBM测量前房深度均值为2.96±0.22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变异系数均数分别为:0.56%±0.26%和0.65%±0.36%。结论:两者在测量前房深度上的结果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次测量的稳定性上IOLmaster要好于UB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RGS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本组患者中295例为良性,25例为恶性息肉.≥60岁病人胆囊癌的发生率20.73%(17/82)明显高于<60岁患者的3.36%(8/238,P﹤0.05);196例有蒂息肉中2例癌变(1.02%),而124例无蒂息肉中23例癌变(18.55%),无蒂者癌变率明显高于有蒂者(P﹤0.05);123例伴有胆囊结石患者中22例癌变(17.89%),无胆石伴发患者197例中3例癌变(1.52%),前者癌变明显高于后者(P﹤0.05);﹥10 mm的97例息肉中恶性23例(23.71%),而﹤10 mm的223例中仅2例恶性(0.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年龄≥60岁、伴有胆囊结石、无蒂息肉或息肉直径﹥10 m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计算机工具和已知的数据库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确定与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集及信号通路,并进行白内障可能的有效治疗药物的预测和探索。方法 利用文本挖掘工具pubmed2ensembl对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均相关的基因进行初步筛选,得到的基因集利用GeneCodis工具进行基因功能的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富集的结果则应用STRING工具进行进一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选取相互作用紧密的基因,最后使用DGIdb工具得到基因-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对药物进行筛选,确定可能有效的白内障治疗药物。结果 通过文本挖掘得到103个与白内障和抗氧化应激均相关的基因集,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生物学过程的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22个基因,KEGG工具的进一步筛选确定了11个基因,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得到9个紧密联系的基因,与之对应的基因-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筛选出了31种药物。结论 利用文本挖掘和基因功能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可以进一步探索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并且能够很方便地预测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为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周文凯  刘钊  马钰栋  许牧臣  王人颢 《西部医学》2021,33(7):1021-1025+1030
【摘要】目的 开发一种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诺模图,以避免不必要的胃切除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20年6月31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2例接受胃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36例纳入训练队列,96例纳入独立验证队列。单变量分析中的显著危险因素被进一步确定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然后将其并入,并以诺模图表示。绘制内部和外部验证曲线,评价诺模图的区分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和分化程度均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诺模图具有较好的区分性,一致性指数为0863。外部验证指数为0867,支持这一结论。结论 我们开发并验证了预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诺模图,可以识别淋巴结转移概率较高的早期胃癌患者,有助于避免内镜切除后不必要的胃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母亲诊断为白点状眼底(fundus albipunctatus,FA)而3个子女均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家系中进行RDH5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检查,确定一种新型变异.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法对RDH5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基因组测序和突变筛查,并在1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RDH5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的母亲确诊为FA,而3个子女诊断为RP.母亲、哥哥和姐姐的RDH5基因检测出c.689_690CT>GG突变,而先证者及其母亲存在已报道的c.928delCinsGAAG变异.结论:本家系中母亲的FA来源于复杂的异质突变,其中c.689_690CT>GG突变是包括欧美各国在内没有报道过的新变异,而3个子女患RP的分子遗传学病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