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摘要]目的: 构建痘苗生长因子(vaccinia growth factor,VGF)和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双基因缺失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和DsRed双荧光的溶瘤痘病毒,并研究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在病毒TK基因处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将病毒晚期启动子F17R调控的GFP基因和早晚期启动子SEL调控的DsRed基因克隆入缺失VGF基因的VSC20亲本病毒,构建同时缺失VGF和TK双基因的重组溶瘤痘病毒vvDD-GFP DsRed。同时利用CCK 8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该病毒对胰腺癌细胞Patu8988和BxPC-3的杀伤作用。结果: 通过同源重组和软琼脂筛选获得vvDD-GFP-DsRed重组溶瘤痘病毒。CCK 8法结果显示,与MOI=0相比,MOI分别为1,10时,vvDD-GFP-DsRed对Patu8988细胞和BxPC-3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在此范围内随MOI值增加杀伤效果逐渐增强(P均<0.05)。与MOI=0相比,Patu8988细胞在MOI为0.01时存活率低(P<0.05),且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中形成了明显的空斑。结论: 成功构建vvDD GFP DsRed重组溶瘤痘病毒,其对胰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栀子与枸杞子泡饮物(BMGL)抗抑郁作用的配比。 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盐酸氟西汀(FH,10 mg·kg-1)和不同配比(1:4,1:2,1:1,2:1,4:1)的BMGL(3 g·kg-1),连续灌胃(ig)给药7 d,1次/d,末次给药后1 h,进行开场实验(OFT)、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和利血平拮抗实验(RRT)测试。 结果: 模型组小鼠在TST,FST的不动时间分别为(85.1±21.9),(95.6±25.3)s,模型组在RRT的体温为(34.7±0.9)℃,不同配比(1:4,1:2,1:1,2:1)的BMGL(3 g·kg-1)和FH(10 mg·kg-1)均显著缩短了不动时间,显著逆转了体温降低。OFT中,模型组小鼠3 min内穿格次数为(105.6±28.3)次,各给药组与之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栀子与枸杞子泡饮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中栀子和枸杞子配比应在1:4~2:1,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单胺能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3.
选取未曾研究过的云南新平产匍匐大戟,系统研究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制备匍匐大戟醇提物,取其浸膏配制成合适浓度为受试药,采用经典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最大耐受量(MTD)。同时取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给药后通过MTT法检测其IC50。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RAECs),通过体外i CELLigence实时细胞分析实验、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匍匐大戟醇提物对RAECs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p-Akt,eNOS,p-e NOS,TGF-β1,Smad3等血管新生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建立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以匍匐大戟醇提物,检测裸鼠体重、肿瘤体积、瘤质量等,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的水平,并进行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匍匐大戟醇提物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为94.29 g·kg~(-1)。匍匐大戟醇提物对大鼠成肌细胞(L6细胞株)无明显抑制作用,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人宫颈癌细胞细胞株Hela均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且匍匐大戟醇提物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RAECs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并且促进RAECs中AKT和e NOS的磷酸化及增加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同时,匍匐大戟醇提物可显著性抑制裸鼠在体肿瘤的生长并降低肿瘤裸鼠血清中VEGF的产生,但可增加PDGF-BB因子的含量。匍匐大戟醇提物对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gene 1,PVT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浆、4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浆及29例配对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3周的血浆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方法检测上述标本的 PVT1表达水平,并对2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比较。分析血浆PVT1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PV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腺瘤组、结直肠癌组及TNM Ⅰ/Ⅱ期结直肠癌组血浆PVT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PVT1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等无相关性(P>0.05);血浆PVT1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高于常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PVT1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及TNM Ⅰ/Ⅱ期结直肠癌诊断价值均高于PVT1、癌胚抗原单独检测。 结论: lncRNA PVT1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中表达上调,其可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和术后监测潜在的循环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