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PVR的发病机理 PVR的发生过程,一般经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瘢痕形成3个阶段[1].其中,视网膜裂孔和血眼屏障的破坏可能是关键因素,具备这两个因素的患者发生PVR的机率大大高于不具备这两个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玻璃体腔单次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lucentis观察治疗顽固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科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顽固性黄斑水肿患者9例(10眼),病史均大于3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并排除黄斑相关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患眼玻璃体腔单次注射lucentis 0.5 mg (0.05 mL),治疗后随访12周,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压、OCT及FFA改变.结果 9例患者10只眼治疗后1周视力明显提高,4、12周后视力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从治疗前(480±121) μm,下降至治疗后1周(293±58) μm,4、12周厚度分别保持在(231 ±23)、(235±35) 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内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白内障术后顽固性黄斑水肿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开展,人们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同时脉络膜也有相应的改变,认为糖尿病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可能同时存在,Saracco等提出了糖尿病脉络膜病变(DC)的概念。我们通过建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在不同病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观察糖尿病大鼠发生脉络膜病变的超微结构改变,分析它与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许多眼部疾病的共同特征是视网膜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近年来发现的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一起控制了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PEDF有抑制新生血管、营养神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其上调下调规律、其作用的研究现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行硅油取出术的病例共143眼,对疾病原因、硅油在眼内存在的时间、硅油取出后有无眼底出血以及第一次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眼玻璃体残留皮质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病例40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再脱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再脱离率比较χ^2=5.02,P〈0.05;复发病例中发生眼底出血比例与未复发病例中发生眼底出血比例的比较,P〈0.05,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病例中有残留玻璃体皮质比例与未脱离的病例中有残留玻璃体皮质比例的比较,P〈0.05,复发病例中硅油眼内填充的平均时间与未复发病例硅油眼内填充的平均时间相比,P〉0.05。结论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后有残留的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的发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玻璃体的增殖,牵拉形成新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PEDF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的效率及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效果.方法 氩绿激光对Long-Evans大鼠视网膜进行光凝建造CNV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CNV大鼠分为2组:①空白组,②超声辐照微泡转染组.于转染后14 d,分别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RT-PCR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转染后14天超声微泡能介导PEDF质粒对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的转染,并且对CNV有抑制作用.结论 利用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PEDF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PEDF质粒在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的转染效率,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微泡介导野生型p53基因转染Y79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声微泡介导wtp53(wild type p53)基因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的效率及作用效果。方法以一定能量的超声介导wtp53转染Y79细胞,分为(1)质粒+微泡+超声照射组;(2)质粒+脂质体组;(3)质粒+超声照射组;(4)空白对照组。RT-PCR检测wtp53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超声微泡介导的wtp53基因对Y79细胞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检测到的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超声微泡可达到高效的基因转染目的,wtp53对Y79细胞有明显抑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不同声强的超声辐照下,介导DNA质粒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奠定基础。方法将培养的RB细胞分别予以超声条件为0.25,0.5,0.75,1.0,1.25W/cm^2,60S的连续波辐照,微泡造影剂浓度为1%,100.4,20%,30%,以筛选出对RB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的最适超声声强、辐照时间和微泡浓度。根据以上筛选条件,转染EGFP基因入RB细胞,24~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并用RT-PCR对EGFP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声强〈0.75W/cm^2(60s),以及微泡浓度〈20%时,对RB细胞的活性无明显抑制。当微泡浓度10%,超声声强为0.5W/cm^2或0.75W/cm^2时,介导的DNA质粒对RB细胞转染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超声声强为0.5W/cm^2或0.75W/cm^2介导的转染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浓度适当的微泡在优化的声强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提高DNA质粒在RB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用细胞免疫的方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B)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肿瘤-睾丸抗原是最具免疫原性的人类肿瘤抗原之一,已用于全身一些肿瘤的免疫治疗,但其对RB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的NewYork—esophageal-1(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RB细胞株HXO—RB44的杀伤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NY—ESO-1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使用SalⅠ限制酶和EcoRI限制酶进行双酶切,切胶回收DNA片段。将其连接入pDC316质粒,构建pDC316/NY—ESO.1真核表达载体并再进行酶切鉴定。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Y—ESO-1蛋白在HXO.RB44细胞株中的表达。Ficoll法分离血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RPMI1640重悬,调整细胞密度为1×10。个/ml,通过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lL-4)诱导培养外周血来源的DCs,通过重组质粒转染DCs,以脂多糖诱导DCs成熟,DCs与淋巴细胞数量比为1:25的比例混合培养HXO.RB44细胞,通过MTT法检测CTL的增生情况。在培养液中同时加入CTL细胞,MTT法检测HXO—RB44细胞的活力。结果重组质粒pDC316/NY—ESO-1的目的片段序列与NY-ESO-J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一致。Western blot法以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NY—ESO.1在细胞株HXO.RB44中呈强阳性表达。经rhGM.CSF和rhlL-4成功诱导出的外周血DCs,重组质粒转染后其表型分子分别是HLA—DR为42.1%,CD80为54.2%,CD83为39.7%,CD86为94.8%。MTT法检测表明,pDC316/NY—ESO-1质粒转染的DCs诱导的CTL组的增生能力强于未转染组,致敏的DCs与淋巴细胞比例为1:100时诱导CTL效果最为显著,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未转染组和无DCs组,且效靶比为75:1时杀伤率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Y—ESO-1质粒转染DCs诱导的CTL对RB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为RB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b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近年来我们采用氩激光治疗,疗效甚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