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脾脏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 女 ,6 0岁。胸背痛 1年余 ,发现左上腹无痛性包块半年。查体 :左上腹膨隆可触及质硬包块 ,活动度不大 ,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 :Hb 12g ,RBC 3.6× 10 12 /L ,WBC 3.2×10 9/L ,Plt87× 10 9。提示脾功能亢进。B超 :脾大 ,脾内多发大小不等低回声暗区。CT平扫 :示脾脏增大 ,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囊性低密度灶 ,囊内容物CT值 17.6HU。最大病变 5cm×6cm× 7cm ,与较小病变聚集于一团 ,其间有分隔。部分囊壁可见点状钙化影 (图 1、2 )。增强扫描脾脏均匀强化 ,部分小病灶边缘可见斑点状、线状强化 ,最大囊肿壁未见强化 ,…  相似文献   
2.
周展新 《河北医药》2005,27(5):337-337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检验实践中,曾检出过多例的疟疾阳性病例(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皆有,以问日疟占大多数),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胸部病变累及喉返神经致单侧声带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以单侧声带麻痹为首发表现的胸部痛变的检查资料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致单侧声带麻痹的胸部病变中依次为肺癌19例(38.7%)、纵膈淋巴结转移癌11例(22.4%)、食管癌10例(20.4%)、纵膈淋巴瘤4例(8.1%)、纵膈淋巴结结核3例(6.1%)、胸主动脉瘤2例(4.1%),一部分病例尤其是位于主肺动脉窗上的病变在常规胸片上难以检出,CT增强扫描在所有病例中都有阳性发现。结论:临床以单侧声带麻痹为首发表现的胸部病变诊断中,胸片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检查阴性者完善胸部CT增强扫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23例幕下中线及其周围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幕下中线及其周围肿瘤的认识。方法对三家医院23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肿瘤中线处的回顾性分析。1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7例行MRI平扫加增强,10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23例中星形细胞瘤8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3例。髓母细胞瘤6例,均有各自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本组CT定位、定性准确率为78%、69%;MRI为97%、91%。结论CT和MRI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断准确程度,提高对本病各种影像诊断手段价值的认识。方法对32例RAML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静脉肾盂造影对RAML的确诊率为0.0%,B超的确诊率为65.0%,CT的确诊率为84.6%,MRI的确诊率为85.7%。结论对RAML的诊断静脉肾盂造影(IVP)无特征性;B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和MRI是RAML的较佳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2岁。声嘶、咽部不适3个月,逐渐加重及吞咽稍受阻1个月余,偶有咳嗽、咳痰但无痰中带血及胸痛。外院胸片报告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左侧杓状会厌皱襞不规则增厚,梨状隐窝受压变窄,左侧喉旁间隙欠清,左侧真声带僵直。甲状软骨板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征象,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影。CT拟诊:声门上型癌(早期)(图1)。患者拒绝行增强扫描。喉镜示左侧杓状会厌襞麻痹松弛,黏膜充血发红,表面光滑,发音时左侧声带较固定,双侧梨状隐窝清晰且未见明显异常新生物。复查:胸片示左肺门影稍大且密度增高,胸部CT扫描示左主支气管分叉处约2.0cm×1.5c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B超及多层螺旋CT资料,并将二者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结果 B超检查术前有6例漏诊并发肾盂癌,检查漏诊率42.8%(6/14);而多层螺旋CT术前13例诊断明确,仅有1例漏诊,检查准确率达92.8%(13/14)。结论与超声相比,16层多层螺旋CT能显著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故可作为肾结石并发肾盂癌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形式、特征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3例由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包括27例原发性肝癌,10例肝转移瘤,3例肝胆管细胞癌,5例肝脓肿,以及8例肝血管瘤,均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不仅显示了不同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而且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例如,原发性肝癌于动脉期大部分为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呈低密度。肝转移瘤于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大部分表现“牛眼征”。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表现为典型“双环征”。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起重要作用,且可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4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34例胃腺癌组织、217例癌旁组织、86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SOD3的表达情况,分析SOD3表达水平与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SOD3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高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层螺旋CT采用"一点一线垂直扫描法"冠状位茎突薄层扫描在基层医院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患者83例均以单层螺旋CT采用"一点一线垂直扫描法"冠状位薄层扫描双侧茎突,同时测量双侧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及其与口咽侧壁的距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3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全部采用该法扫描来显示茎突,一次扫描显示茎突的成功率达到96.4%(80/83).只有3例双侧茎突未能完整地显示在同一层面上,需经第二次定位扫描.结论 单层螺旋CT采用"一点一线垂直扫描法"冠状位茎突薄层扫描能较好地显示成人茎突并能对获得的茎突图像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测量,此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