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超声溶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早期使用酶性溶栓疗法,国内外目前多用尿激酶(UK)、组织纤溶酶(t-PA)。对酶性溶栓药物的使用,强调治疗窗.如脑血栓一般要求在发病后6h内使用.还由于酶性溶栓药物可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对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对超声溶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根据超声波作用特点.超声溶栓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已较成熟的导管介入超声溶栓术,低频高能超声通过导管的能量传送直接在血管内消融血栓:另一方面是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辅助溶栓,将超声探头置于血栓形成处相对应的体表部位,超声头不接触血栓,经皮发射超声,经过水囊、机体组织或骨骼等媒介传递,聚焦于血管内血栓,同时联合溶栓酶和(或)微泡声学造影剂介导消融血栓,目前认为可以增强药效并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发展迅速,本文现将超声溶栓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氩氦刀冷冻兔肝后局部组织变化及超微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时间与肝组织效应,为临床上肝脏肿瘤氩氦刀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直径2mm氩氦刀置于兔肝一叶表面,分别以5、10min冷冻肝组织后,在1、2、4、8、16天取肝组织,在光、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与超微病理变化.结果 冷冻后第1天,肝组织明显地分为中央区、非炎性渗出带、出血带、交界线.第2天,非炎性渗出带呈断续状.第4天,非炎性渗出带消失,交界线上出现纤维细胞增生带.第8天,交界处纤维组织增生带增宽.第16天,该带进一步增宽,带中出现了多核巨细胞.冷冻的肝组织区均呈坏死状,在全部实验动物中未见肝组织复活的现象.结论 氩氦刀冷冻5min、10min均破坏了冷冻区内的肝组织,在出现非炎性反应后,损伤周围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带包裹损伤区.  相似文献   
3.
虹膜新生血管所导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目前难治的、致盲性眼病[1,2].观察并真实显示虹膜血管形态是研究此类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的基础.研究表明,虹膜血管造影可以在早期发现新生血管[3 4].但也有观察发现,兔眼虹膜重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时,正常虹膜也会发生荧光素渗漏[5 6].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较高,小切口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为目前普遍采用的手术方式,我们遇到1例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致眼球塌陷、视网膜脱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实验动物虹膜血管造影结果的最佳记录方式是使造影仪的扫描镜头垂直于虹膜面。然而,以往进行实验动物虹膜血管造影时,只能依靠操作者的经验调整动物的体位,估计扫描镜头是否达到与虹膜面的垂直位,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眼球无损伤的定位器,用于快速获得实验兔的垂直眼位,并记录实验兔的虹膜血管造影照片。  相似文献   
6.
周小煦  吴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68-2370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低频超声波仪对不同栓龄血栓消溶率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36kHz频率的低频连续型超声波,在不同的超声功率(0.2、0.3、0.4、0.5W/cm2))和作用时间(1、3、5、10min)下作用于12~36h栓龄的96份血栓,观察处理前后的血栓重量及形态变化。结果:血栓发生消溶,且功率及作用时间与血栓消溶率有线性关系。结论:低频连续型超声波具有溶栓效应,这为利用超声治疗血栓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评定眼底病的病理状态和治疗效果直观且客观[1].目前国内针对大鼠FFA检查多使用Heidelberg眼底血管造影设备,并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造影剂[2-4].但大鼠眼极小,与人眼比较存在屈光参差,用于人眼的造影仪器难于捕捉到清晰的大鼠眼底血管形态图像;另外,由于角质层厚、色素遮挡、反复注射等原因,可导致大鼠尾静脉注射困难.我们采用国外使用较多的MicronⅢ视网膜影像系统[5],以大鼠腹腔注射荧光素钠的方法对一组正常挪威棕色(BN)大鼠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大鼠进行了FFA检查,并与Heidelberg眼底血管造影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大鼠眼球的机械仿真和光学仿真设计,研制一种角膜接触镜,用于观察大鼠眼底并进行玻璃体内注射操作.方法 实验分2部分,第1部分:利用UG7.5软件设计成年SD大鼠眼球模型,再利用Light Tools 7.0软件设计一种角膜接触镜,使之在手术显微镜下能够简便清晰地看清大鼠眼底;第2部分: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A、B2组,每组10只鼠10眼,由同一人行玻璃体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操作,A组使用研制的角膜接触镜完成操作,B组利用传统的盖玻片压平角膜方法完成操作,记录眼底图像清晰程度,并比较实验完成所需时间和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获得的大鼠眼球模型数据与国内外的结果近似,纤维塑料材质的接触镜轻便,适用于本实验内的全部动物眼.A、B两组均顺利完成实验.A组大鼠角膜搁置接触镜后,视网膜图像稳定清晰,操作者可双手协作,完成玻璃体内注射操作的时间仅需( 192.50±22.51)s;B组大鼠的眼底图像不稳定,单手完成眼内操作,时间长达(446.90 ±41.11)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7,P<0.01),A组平均节省时间254.40 s.A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B组出现2例晶状体误扎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73).结论 使用UG7.5和Light Tools 7.0仿真软件研制的角膜接触镜,可简便快捷地看清大鼠眼底,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双手眼部操作,明显提高了动物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角膜接触镜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供了视觉通路,是必不可少的设备[1].传统角膜接触镜采用2-4根缝线在患者角膜缘固定一个金属环进行支撑[13].然而,缝线对眼表有创伤,进针过深会造成眼球穿孔,进针过浅易导致手术中金属环滑脱;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结膜出血和手术后瘢痕[4].我们自主研制了一种新型硅橡胶免缝线角膜环[5],对一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硅橡胶免缝线角膜环和常规缝合金属角膜环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以观察两种方式的疗效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毓麟汤对雷公藤多苷(GTW)所致雄性大鼠生精细胞的对抗作用和机制。方法:用GTW30mg/d灌喂SD雄性大鼠30d,然后用补肾毓麟汤及氯米芬分别治疗30d,在光、电镜下观察曲细精管中生精上皮的变化。结果:实验对照组的曲细精管上皮中多数精母细胞变性、死亡,精子细胞不发育,无精子形成,管腔中无精子,支持细胞有明显病变。氯米芬组除生精上皮中有许多脂质球状体外,其余变化基本上同模型组。补肾毓麟汤组的生精上皮层次丰富,各级生精上皮细胞及精子细胞发育良好,与空白对照组相似或略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补肾毓麟汤具有显著的对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生精细胞的毒性,对损伤的生精上皮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