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物合成调控的青霉素发酵数学模型与过程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生物合成受溶解氧、溶解二氧化碳、pH、氨氮、碳源(特别是葡萄糖)等的调控,这些调控反应的产生不仅与基础培养基配方有关,更受发酵过程通气、搅拌条件及补料方案的影响。为此,笔者通过把握发酵过程中产生菌生长和青霉素生物合成代谢流的元素平衡、能量平衡以及传递与反应速度平衡的方法,结合生产经验和数据资料,建立了一种能够模拟青霉素发酵过程工艺学参数和经济学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在充分考虑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的基础上,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优化,即通过补水维持上述平衡,避免因环境条件、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变化及人为的失误造成的过程波动,使生产不断趋向最优状态。模拟运行表明,这种优化可显著提高发酵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予药膏穴位敷贴及不含药物的膏丸敷贴,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0%,对照组为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时机选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不同治疗时间的疗效,找出较佳手术时机。方法 按发病-治疗时间分为7~24h组和〉24h组,主要疗效评定指标病死率和死亡/残障率,次要疗效评定指标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入选时可比性好(P〉0.05)。随访期为7~24h组和〉24h组的病死率分别是11.6%和11.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访期为7~24h组和〉24h组的死亡/病残率分别是37.2%和61.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失访率5.7%。结论 发病后7~24h是微创术较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微创术以6个月时Barthel(BI)评分作为疗效标准,分为二组,预后良好组BI>60分,预后不良组BI≤60分或死亡,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发病-手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术组 (微创组 ) 10 0例 ,内科保守治疗组 (内科组 ) 98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微创组总有效率 95 % ,明显高于内科组 42 .9% (P <0 .0 1)。病死率微创组 3 % ,内科组 2 7.6% ;随访 6个月 ,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或封闭方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组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优良率61.3%,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6%、优良率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7.01,P0.01),治疗组术后中期的临床疗效随访,总有效率仍为96.8%,2例复发,占6.5%,经第2次射频热凝术治疗完全止痛。结论 DSA机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周力军  王雷  袁良津 《安徽医药》2013,34(8):1147-1149
目的探讨症状性癫痫的病因及不同年龄段病因构成特点。方法对236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因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症状性癫痫患者起病者各110例。最多见的病因为脑血管病(19.9%),其次为脑外伤(14.4%),药物、毒物及代谢紊乱(12.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3%)。20岁以下的患者以颅内感染、皮质发育障碍为多见,2~39岁年龄段则以颅内感染为首位,其次脑血管病(主要为脑缺血和脑血管瘤)、脑肿瘤等;40岁以上的患者以脑血管病为第一位病因,其次是脑外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占多数。结论症状性癫痫常见的病因依次是脑血管病,脑外伤,药物、毒物及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不同年龄段病因的构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周力军  王雷  袁良津 《安徽医学》2013,34(8):1147-1149
目的探讨症状性癫痫的病因及不同年龄段病因构成特点。方法对236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因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症状性癫痫患者起病者各110例。最多见的病因为脑血管病(19.9%),其次为脑外伤(14.4%),药物、毒物及代谢紊乱(12.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3%)。20岁以下的患者以颅内感染、皮质发育障碍为多见,2~39岁年龄段则以颅内感染为首位,其次脑血管病(主要为脑缺血和脑血管瘤)、脑肿瘤等;40岁以上的患者以脑血管病为第一位病因,其次是脑外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占多数。结论症状性癫痫常见的病因依次是脑血管病,脑外伤,药物、毒物及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不同年龄段病因的构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6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60例病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前微创组与对照组在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的NIHSS评分改善55例(91.7%),高于对照组45例(75%);治疗后微创组的BI评分改善56例(93.3%),高于对照组47例(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较内科保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脑出血患者,男性36例,女性15例,均有高压病史。基底节区出血45例(28~90ml),皮质下出血6例(25~55ml),其中有11例破入脑室。根据CT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性穿刺针穿刺抽吸血肿,术后辅以尿激酶纤溶治疗。结果穿刺引流时间18h-5d。51例患者,术后血肿完全清除19例,清除80%以上27例,清除60%~80% 5例。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简单、安全、创伤小,能较快清除血肿,解除占位效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