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脓毒症大鼠血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A组(假手术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0 h采集A组、术后6 h采集B组、术后12 h采集C组、术后24 h采集D组、术后48 h采集E组大鼠心脏血2 m L,静置、离心后收集血清。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脓毒症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差异离子聚类分析图显示,术后6 h开始(甚至更早),即B组大鼠血清便可发现差异离子。到24 h,即D组大鼠与A组血清中差异离子最明显、强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发现,A组和其余各组大鼠的代谢物均有差异,且以D组差异代谢物变化最为显著。通过代谢通路分析,D组与A组间有12个特征性差异代谢物,包括D-葡萄糖胺6-磷酸,D-葡萄糖胺磷酸,α-D-葡萄糖胺1-磷酸,D-葡萄糖胺1-磷酸,D-半乳糖胺6-磷酸,胆红素,(3Z)-植物色素,15,16-二氢胆绿素,15,16-二氢胆绿素IXα,15,16-二氢胆绿素i... 更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腔分数(VD/VT)的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RDS患者32例.按照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公式计算两组患者1~6 d VD/VT.比较两组基础情况、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结果 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和LI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D/VT 1~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 d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和存活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PH和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Ⅱ、LIPS评分、△PCO2、VD/VT均是危险因素.选4 d VD/VT 0.62为截断值,预后评价的灵敏度90.0%,特异度95.5%.结论 VD/VT为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4天VD/VT可有效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手术患儿, 年龄114岁, ASAIIIII级.依据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儿分为2组:A组为左向右分流的患儿, 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15例, 室间隔缺损 (VSD) 15例;B组为右向左分流的患儿, 为法洛四联症 (TOF) 30例.60例患儿均行静脉全麻、快速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术后所有患儿均于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8 h.分别于手术开始前 (T1) 、麻醉诱导后15 min (T2) 、体外循环 (CPB) 开始前 (T3) 、CPB停止后15 min (T4) 、手术结束 (T5) 、转入SICU (T6) 、SICU监护2 h (T7) 、4 h (T8) 、6 h (T9) 、8 h (T10) 时取动脉血2 m L行血气分析测PaCO2, 并记录各时间点的PaCO2、PetCO2, 计算每个时间点两者相关性.结果 A组患儿各时间点PetCO2和PaCO2呈正相关 (r为0.550.87, P<0.001) , 在T2-6期间PetCO2与PaCO2相关性逐渐减小, T7-10期间相关性逐渐增强.B组患儿手术开始前至CPB停止后15 min, PetCO2与PaCO2无显著相关性 (r为0.210.38, P>0.05) , 从手术结束至SICU监护8 h期间, P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 (r为0.540.83, P<0.05) , T5-10期间, 两者相关性逐渐增强.结论 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 PetCO2可作为临床监护的评价指标.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手术结束前PetCO2与PaCO2无显著相关性, PetCO2不能替代PaCO2, 但心内畸形纠正后, 动态观察PetCO2的改变来指导对PaCO2的判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死腔分数 (VD/VT)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集符合柏林标准的机械通气ARDS患者32例.自入EICU起连续6天测定PaCO2、ETCO2, 计算VD/VT, 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 、肺损伤预测评分 (LIPS) 、PaO2/FiO2等, 随访28 d病死率;根据预后分存活组和死亡组, 探讨死腔分数 (VD/VT)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预后评估中作用.结果 ARDS患者VD/VT均升高, 入院1~3 d VD/VT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4~6 d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 (P<0.001) , 第4天VD/VT死亡组较存活组明显增高.ROC曲线显示:第4天预测ARD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 为0.910, 高于APACHEⅡ和LIPS评分, 以0.62为临界值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6和0.955.结论 死腔分数为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 第4天死腔分数对预后评估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分为2组,A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20 min;B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20 min。并于术前(T0)、体外循环前(T1)、停循环时(T2),停循环后1 h(T3),停循环后4h(T4)、停循环后12 h(T5),停循环后24 h(T6)、停循环后48 h(T7)采用测定BNP浓度及以主流式方法监测ETCO2值,观察其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年龄、性别、氧合指数、APACHE Ⅱ评分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完全随机设... 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死腔分数 (dead space fraction, VD/VT) 是否可以作为判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患者行俯卧位通气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PPV) 治疗有效的指标.方法30例重度ARDS患者 (PaO2/FiO2<100 mm H) g纳入本研究.按不同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 (ARDSp) 和肺外源性ARDS组 (ARDSexp) , 记录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2 h、4 h、6 h、8 h、10 h的PaO2/FiO2和VD/VT.结果PPV使VD/VT下降和PaO2/FiO2升高, 在PPV不同时间点PaO2/FiO2、VD/V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VD/VT的最大变化发生在PPV 4 h, 而PaO2/FiO2在PPV 6 h后才出现最佳变化 (PaO2/FiO2上升>20mm H) g.VD/VT与PaO2/FiO2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关系 (t=0.67, P<0.001) .ARDSp组与PPV前比较, PPV 2 h PaO2/FiO2和VD/VT无明显变化, 通气4 h PaO2/FiO2明显升高 (t=2.37, P=0.03) 、VD/VT明显下降 (t=5.26, P=0.001) , 通气6 h PaO2/FiO2和VD/VT较通气4 h无明显变化;ARDSexp组与PPV前比较, PPV 2 h PaO2/FiO2明显升高 (t=4.65, P=0.04) 、VD/VT明显下降 (t=3.56, P=0.009) , 且4 h较通气2 h无明显变化, 通气6 h PaO2/FiO2和VD/VT仍维持在相同水平.结论 VD/VT可作为评价ARDS患者行PPV治疗有效的指标, 在评价PPV疗效上比PaO2/FiO2更灵敏, 可以指导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