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消化道出血80 %以上是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和肿瘤所致[1],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内窥镜、钡餐等检查 ,但小肠和胆道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困难。现将我院对16例怀疑小肠病变引起的急、慢性及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其中1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解脱弹簧圈(Guglialm i detachab le coil,GDC)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的发生率、原因、对策及结果。方法30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GDC栓塞术,其中8例发生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结果2例由微导丝穿破动脉瘤壁引起,3例由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引起,2例由置放首枚弹簧圈时顶破动脉瘤壁引起,l例术中自发破裂,所有病例均继续行GDC动脉瘤填塞。2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后大出血,其他6例均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本组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为2.6%,死亡率为25%。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术中引起动脉瘤再破裂是十分少见的,但大部分病例经过继续填塞GDC可达到完全填塞动脉瘤,且不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案。方法:内科全身治疗、PTA、臭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结果:治疗后6例创面完全愈合;血管狭窄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综合治疗,改善了症状,降低了截肢的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中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中分别以多巴胺和0.9%氯化钠微泵持续静推,速度为2μg·kg-1.min-1。观察出尿时间、移植肾血管开放后1h总尿量、移植肾血管开放后6h总尿量;手术开始(T1)、移植肾动脉开放前10min(T2)、移植肾动脉开放后10min(T3)、移植肾动脉开放后1h(T4)、移植肾动脉开放后6h(T5)等5个时间点的静脉血中肌酐、尿素氮结果。结果多巴胺组出尿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组T4、T5的总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组T5静脉血中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手术开始时(P<0.01)。多巴胺组T5的静脉血中肌酐、尿素氮两项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使用多巴胺以2μg·kg-1.min-1的速度微泵持续静推,能明显促进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介入性导管药盒系统废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介入方法植入导管药盒系统(PCS)治疗晚期肿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我院1996年9月~2000年5月共应用39例,其中6例患者7个PCS废用,本文着重分析引起PCS废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臭氧气浴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31条患肢)行臭氧气浴联合腔内激光治疗,随访6~24个月,评价其疗效。结果:臭氧气浴治疗10~40天,溃疡创面渗液减少,开始收敛结痂。溃疡于激光腔内闭塞术后10~30天愈合。随访6~24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及溃疡、静脉曲张复发。结论:臭氧气浴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腔注药并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肿瘤经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型臂X光机系统,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每一病例均在介入化疗栓塞前后行肝固有动脉常规及不同角度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内病灶个数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个数为62个,有21例患者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支动脉分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而不同角度方法显示病灶个数66个,发现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在50例中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两种方法比较X^2=12.64,P〈0.05。结论不同角度DSA能够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显著提高小病灶检出率,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肝脏肿瘤的漏诊率,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8年Muto首次报道了O2、O3混和气体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目前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院从2005年引入该项技术,其中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医用臭氧治疗联合神经根旁消炎镇痛混合液(得宝松1mL+2%利多卡因0.5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注射的临床对比研究,现对其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