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认知干预对老年患者脊柱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72 h(T5)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与术前第1天(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T5 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认知干预能明显降低老年患者脊柱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3岁,因高处坠落致右颈胸部钢筋贯通伤后30min急诊入院,拟行右剖胸探查及钢筋异物取出术。查体:可见一直径约2cm的钢筋从患者后颈胸部棘突旁贯穿至右前胸第3肋腋前线处穿出,钢筋后颈胸部游离68cm、右前胸处游离25cm;患者无法平卧,取坐位;意识尚清,BP102/65mm Hg,HR132次/分,RR28次/分,双肺听诊:左肺呼吸音尚清;右上肺呼吸音不能闻及,可闻及明显捻发音,右中下肺呼吸音轻。  相似文献   
3.
吴隆延  赵世伟  郑宝森△ 《广东医学》2021,42(11):1383-138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椎间孔外侧口入路法胶原酶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不同剂量胶原酶注射对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ASA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胶原酶600 U/节组(n=30);B组:胶原酶900 U/节组(n=30)及;C组:胶原酶1 200 U/节组(n=30);年龄25~68岁,性别不限,观察治疗后早期3 d VAS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7 d及1、3、6、12个月远期临床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随机对每组10例患者行颈椎核磁共振复查。结果3组治疗后12、24、48和72 h的VAS评分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随访治疗后7 d 3组患者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A组63%、B组67%及C组63%。3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优良率逐渐增加(P<0.05),其中,B组和C组在治疗6个月后,优良率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3组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0.01),且B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CT引导下经椎间孔外侧口入路法胶原酶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安全有效,且以每节椎间孔外侧口注射胶原酶剂量900 U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泵注15 min,同时给予瑞芬太尼0.5 μg/kg静脉泵注3 min;P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静脉推注3 min和瑞芬太尼0.5 μg/kg静脉泵注3 min后纤支镜下经鼻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0)、给药前(T1)、给药后10 min(T2)、给药结束时(T3)、插管前(T4)、插管时(T5)、插管完成时(T6)、插管完成后1 min(T7)、5 min(T8)的HR、MAP、SpO2和RR;并记录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恶心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和知晓情况.结果 与T0、T1时比较,T2~T8时两组HR、P组RR均明显减慢(P<0.05);两组MAP、SpO2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2~T4、T8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T2~T7时MAP明显升高(P<0.05);T2、T3和Ts~T7时SpO2明显升高(P<0.05);T2~T8时RR明显增快(P<0.01).D组呛咳、恶心、躁动、插管知晓及SpO2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都是安全有效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在老年病人术前急性血液稀释前后血乳酸、血糖及血气电解质的变化。方法:60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年龄65~83岁,随机分为乐加(L)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R)组,每组各30例。入室后分别给予对应液体300ml静脉泵入,30min内输完,后按5ml/kg.h速度输注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并记录输液前即刻(T0)、输液30min(T1)、60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动脉血乳酸、血糖及血气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液体治疗前后血PH、PCO2、HCO3-、BE值均无显著性差异;R组内血乳酸浓度值在T1、T2及T3时点均较T0时点升高(P<0.05),L组内血乳酸浓度值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血乳酸浓度值在T0无显著性差异,R组在T1、T2及T3均较L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内血糖浓度值在T1、T2及T3均较T0升高(P<0.05);两组间血糖浓度值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组在T1、T2及T3均较R组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Na+)、(K+)及(Ca2+)在T1、T2及T3均较T0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内(Mg2+)在T1、T2及T3均较T0下降(P<0.05);两组间(Mg2+)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组在T1、T2及T3均较L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氏液对老年患者行液体治疗时都是安全有效的,与乳酸钠林格氏液比,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可为老年患者提供更稳定的内环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反应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 500例椎管内麻醉下行手术且术后回麻醉恢复室者,按有无寒战反应发生分为寒战组(n =734)和无寒战组(n =766),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鼓膜温度、麻醉方式、麻醉阻滞平面、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中心体温、麻醉方式、麻醉平面、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寒战发生相关.结论 年轻患者、男性患者、体温下降、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平面过高(大于等于胸8≥T8)、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过多为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寒战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吴隆延  金光辉 《山东医药》2012,52(18):92-9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预处理对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全麻手术者随机分为D、M、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M组静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注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然后每组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记录三组预给药前(T0)、给依托咪酯前(T1)及给依托咪酯后1 min(T2)、2 min(T3)的HR、MAP、SpO2;观察并记录静注依托咪酯后2min内肌阵挛发生情况。结果 D、M组肌阵挛各级发生率均较C组降低(P均<0.05),且D组1级肌阵挛发生率较M组更低(P均<0.05)。D、M组HR、MAP、SpO2在T1、T2、T3较T0降低(P均<0.05),C组T2、T3较T0降低(P均<0.05);D、M组HR、MAP在T1、T2、T3较C组降低(P均<0.05),且D组较M组下降更显著(P均<0.01)。M、D组SpO2在T1、T2、T3时点较C组降低(P均<0.05),且M组较D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预处理,均可明显减少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诱所致肌阵挛的发生;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可为此过程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放与闭合髓内钉内固定术式对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闭合髓内钉内固定术式,观察组给予小切口的开放髓内钉内固定术式,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的疗效指标,术中放射剂量,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胸部、腹部、甲状腺及性腺的放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的Hb组内比较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6.16%,与对照组的13.8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需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可考虑切口较小的开放复位,不但能够获得等同于闭合复位的疗效,而且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也明显更低,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