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下鼻甲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行下鼻甲割治法治疗的A R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及下鼻甲肿胀程度评分为疗效评价指标;以出血、感染及粘连为安全性评价指标,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8、12周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RQLQ积分及鼻阻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VAS总分、下鼻甲大小评分及喷嚏、流涕、鼻痒VAS评分在治疗后1、4、8、12周4个时间点分别与治疗前相比,以及治疗后1、4、8周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与12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2例治疗后24 h内少量出血,3例在治疗1周后出现黏膜水肿及粘连,处理后均得到恢复,安全性较高.结论 下鼻甲割治法治疗AR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鼻丘、下鼻甲割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关键技术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日至2020年5月30日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接受鼻丘、下鼻甲割治法治疗的85例A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53例,年龄(35.74±10.24)岁。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不同割治部位、割治方向、割治深度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疗效。进一步采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含量,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用Western blot、qPCR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表达量。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丘联合下鼻甲割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鼻丘割治和单纯下鼻甲割治(P<0.05)。鼻丘割治的3个方向疗效没有差异。下鼻甲割治深度达骨质层,明显优于黏膜和黏膜下;ELISA实验表明治疗后的AR患者IFN-γ(t=6.069,P<0.001)含量明显上升,IgE(t=6.954,P<0.001)和IL-4(t=12.060,P<0.001)含量明显下降。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表明治疗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肥大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Western blot实验表明AR患者治疗后的CGRP(t=11.130,P=0.008)和SP(t=11.930,P=0.007)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qPCR实验表明AR患者治疗后的CGRP(t=11.640,P=0.007)和SP(t=7.104,P=0.00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割治部位和割治深度是鼻丘、下鼻甲割治法的关键技术参数,该割治法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降低CGRP和SP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