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区域猪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方法】解剖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前囊膜,将附着于其上的上皮细胞分为中央(直径为10.56mm)和周边两部分。分别提取两个样本的总RNAs并经PCR扩增,以Cy3和Cy5分别标记扩增的中央与周边部分的cDNA。与含7548个基因的表达谱芯片杂交,经图像分析,生物信息学处理获得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差异的相关信息。【结果】中央与周边区域的猪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转录组水平共鉴定出952个有效表达的基因点,其中差异表达基因261个.以中央区域为参照,周边上皮细胞mRNA上调137个,下调124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的功能有: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外基质、转录、细胞信号分子等。【结论】中央与周边区域猪晶状体上皮细胞基因表达在转录组水平上差异明显。这类差异呈明显的功能聚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房水蛋白浓度,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对照,了解手术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血-房水屏障的影响,评价术后前房炎性反应的特点。方法对24例(26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及60例(6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应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定量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前房蛋白浓度。结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7、30、90d术眼房水的平均光粒子数分别为(25.12±11.62)、(6.94±0.34);(44.70±11.12)、(26.27±1.37);(31.69±10.12)、(13.96±1.05);(27.59±11.55)、(9.07±0.43)及(23.88±10.43)、(7.16±0.27)photon counts/ms,其中术后1d、7d、30d均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90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一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引起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血-房水屏障功能的损伤,但在术后短期内可得到重建。超声乳化手术对这类患者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盖玻片辅助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简便方法并比较不同来源人品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胎龄20周合法引产胚胎眼晶状体囊膜、中山眼科中心眼库眼晶状体囊膜和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取的前囊膜,分别在培养皿中铺平,加10乩10%DMEM培养液润湿后加盖盖玻片防止卷曲并促进粘贴.添加培养液浸没盖玻片,37℃培养。同时取相同来源的囊膜按照组织块法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比较原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13晶体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盖玻片辅助下,胚胎眼晶状体囊膜第2天即可见明显的增殖细胞由囊膜缘长出,眼库眼囊膜和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取的囊膜在3~4d的潜伏期后亦可见增殖细胞长出;组织块法培养出现部分组织块漂浮,且胚胎眼囊膜潜伏期延长至3-4d,眼库眼囊膜和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膜潜伏期延长至4-5d。结论:盖玻片辅助的改良组织块培养法能尽快获得体外培养的原代晶状体上皮细胞,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于品状体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由于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化生而形成的,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防治PCO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临床及实验室药物防治PCO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生大黄、生白芨治疗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丛破裂和胃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13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在西咪替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生大黄、生白芨。对照组(67例)单用西眯替丁。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止血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应激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止血效果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应激性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白内障与透明晶状体上皮内蛋白酶体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与透明晶状体上皮内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酶活性是否存在差异,进而探讨蛋白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白内障晶状体囊膜取自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透明晶状体囊膜取自广东省眼库,年龄与白内障病人相匹配。反复冻融囊膜使细胞脱落,将囊膜从溶液中除去。各组样品中分别加入LLVY或VGR,在不同时间测定荧光强度。结果:透明晶状体上皮的蛋白酶体活性明显高于白内障组(P<0.01);皮质型与非皮质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的糜蛋白酶样酶活性无明显区别(P>0.05);MG-132明显抑制各组蛋白酶体的活性。结论:与透明晶状体相比,白内障晶状体上皮内蛋白酶体的糜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酶活性明显降低,蛋白酶体活性降低可能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常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关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方法:查阅总结文献、资料、书籍,专门对微量元素的缺乏和过量会引起人体各种疾病的相关知识作系统阐述.结果:提高人们对有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知识的了解,对人们的健康有益.结论:人体特别是成人体内的各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是一定值,它们既不能缺少,也不能过量,否则均会引起生理异常,从而产生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超声能量应用特点。方法将各级核硬度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7例(170眼)随机均等分为两组,分别行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常规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的术中平均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累积能量复合参数、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效果。结果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处理各级核硬度白内障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术式(P<0.01);对于中等核硬度白内障,超声乳化时间和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值皆显著低于常规术式组(P<0.01)。常规术式组中有2例发生切口灼伤,而双手微切口组未观察到此并发症。双手微切口组和常规术式组术后第1d裸眼视力不低于0.5者分别为63眼(74.12%)和52眼(61.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结论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术的超声能量应用效率较高,手术安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一种计算机视力测试软件Autoacuity Test和标准对数视力表之间的一致性和重复性,初步探讨Autoacuity Test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41名视功能正常儿童(8.4 ± 1.8岁)和25名弱视儿童(8.0 ± 2.2岁)分别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和Autoacuity Test两种方法进行视力测试。30min后重新对其进行测试。以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限度的评价其准确性,以测试-再测试的重复系数及配对T检验评价其重复性。【结果】视功能正常儿童的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间的一致性限度为0.16 对数单位;弱视儿童为0.31对数单位。正常儿童两种方法各自的测试-再测试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儿童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再测试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toacuity再次测试视力检查结果较初次测试有所提高(P<0.05)。【结论】Autoacuity Test与标准对数视力表两种检查方法在视功能正常儿童中一致性较好,在弱视儿童中一致性稍差,两者重复性相近。Autoacuity是一种可取的儿童视力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明星  陆浩 《医学综述》2007,13(22):1734-1735
高血压与颈动脉狭窄存在许多相关联系,颈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一致。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主导作用。血管内流体压力的突然升高,在血管分叉处产生涡流;液体在血管内流动对管壁产生不同的应力,一般分流体切应力、轴向应力和压应力3种,其中流体切应力最为重要。本文综述高血压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机制,重点探讨血压对血管壁所造成的切应力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并影响血管通透性,从而有助于脂质沉积的病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