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脊柱胸腰段椎弓根钉断裂、松动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2005年5月本院脊柱外科实施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器械治疗的患者265例,其中有20例(21个椎体)术后椎弓根钉断裂或松动。其中13例螺钉断裂(18枚螺钉),2例螺母脱出、钉杆分离,3例螺钉松动,2例连接杆断裂。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发生问题的原因有:①骨折节段未形成有效的融合;②起撑开复位作用的椎弓根螺钉负荷过大;③螺钉位置不当或术中多次进钉;④椎间盘退变造成椎间盘高度丢失;⑤骨质疏松;⑥术后康复时间不足;⑦内置物取出过迟。结论术中有效地植骨融合,对合并有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尽早取出内置物以及术后常规佩戴支具能有效地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等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高血脂小鼠骨量丢失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 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ON,生理盐水:5 m L/(kg·d)]、高脂饲料组[HFD,生理盐水:5 m L/(kg·d)]、高脂饲料+低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L:5 mg/(kg·d)]、高脂饲料+中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M:10 mg/(kg·d)]、高脂饲料+高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H:20 mg/(kg·d)]、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HFD+SIM:20 mg/(kg·d)]。除空白组之外,其他组别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6周并同时给药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经眼眶采血收集血清、两侧股骨和胫骨。结果高脂饲料引起小鼠血清胆固醇(TC)、丙二醛(MDA)和I型胶原C末端肽(CTX-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下降(均P0.05),且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受损,骨形成率下降,其股骨生物力学指标降低。HFD+AA-M、HFD+AA-H和HFD+SIM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MDA、CTX-I水平,升高SOD和PINP水平(均P0.05),增加骨密度和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生物力学指标,HFD+AA-H组效果稍优于HFD+AA-M,但稍逊于HFD+SIM组。HFD+AA-L组小鼠血指标、骨密度、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积雪草酸[10、20 mg/(kg·d)]灌胃给药可预防高血脂小鼠的骨量丢失,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依达拉奉联合EGF诱导hBMSCs,观察其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采用TRAP-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诱导后hBMSCs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变化。结果经诱导后,hBMSCs呈典型神经元样细胞分化,NSE阳性率为81.7%,GFAP阳性率为8.5%。端粒酶活性和TERT蛋白诱导4h后均无明显变化,但诱导6h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诱导至24h时,细胞端粒酶活性已近阴性。Western blotting试验的结果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一致。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表皮生长因子体外可以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诱导分化早期呈高表达,分化过程中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手术治疗颈椎肿瘤有效方法。方法 2006~2009年间,我院骨科15例同时累及脊柱前、中、后柱的颈椎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在3~6个月内获融合。术后颈肩剧烈疼痛症状消失。有神经症状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后路联合全脊椎肿瘤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累及颈椎三柱的颈椎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7-01~2011-01间,本院共收治19例经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使用重建钢板14例,使用重建钢板联合拉力螺钉5例。结果术后随访5~28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愈合,患者满意。根据Mcars的影像学评价标准,本组骨盆解剖复位15例,复位满意4例。结论手术复位,合理的内固定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型,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均建立1.5 cm的陈旧性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植入自体颗粒骨+VEGF-165-GMs 1mg;B组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C组VEGF-165-GMs 1 mg;分别于术后3、6、9周切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A、B组均能较好地修复陈旧性骨缺损,A组术后各时间点X线评分、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均明显优于B组。C组各时间点均无骨性愈合迹象,9周时可见骨断端完全硬化,髓腔封闭。结论 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陈旧性骨缺损可以明显促进局部血运重建,促进新生骨形成,提高骨改建塑形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并与纤维蛋白黏胶复合后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分A、B、C、D四组,A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体移植;B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移植;C组:单纯凝胶复合体移植;D组:空白对照,软骨缺损不作处理.分别于4、12周处死取材.进行修复软骨的大体观察、用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和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结果 大体观察和电镜检查:软骨的修复A组优于B、C组,D组修复不良.各组的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别为:A组:(20.43±1.81)分;B组:(16.29±2.63)分;C组:(10.57±3.60)分;D组:(5.77±3.30)分,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并与纤维蛋白黏胶复合后移植能更好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Ficoll-Paque分离液离心分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含依达拉奉的无血清L-DMEM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blot检测分化前后细胞膜离子通道蛋白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检测细胞电生理特性。结果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胞体收缩,突起伸出;钠、钾、钙膜蛋白分化前后均有表达,分化后钾、钠、钙膜蛋白表达上调;分化后细胞静息电位值增大,外向电流增大,尤以外向整流钾电流显著。结论依达拉奉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4月29例新鲜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并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50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主观评价,同时对活动度进行评估,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疗效.[结果]22例无疼痛,5例偶感疼痛,2例时有疼痛.29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上举108.7°:后伸40°;外展82.3°;内收35°;外旋34°;内旋50°.Neer评分平均85.7分;优11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6%.[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适应证、假体安置、软组织重建、术后长期康复锻炼对于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