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工人抑郁早期识别的干预效果,以便在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推广,提高工人抑郁早期识别能力及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选取深圳有代表性的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A、B两个厂区分别作为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产区和非干预产区,然后利用抽签法从A厂区的9个车间中抽取1个车间作为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从B厂区的9个车间中抽取1个车间作为非干预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6个月,每月至少1项干预措施的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用自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定性访谈评价干预效果.干预前后共脱落653人,故采用符合方案(PP集)和意向性分析(ITT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PP集中,干预组干预后的抑郁早期识别关键信息知晓率高于干预前(83.5% vs.50.5%,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vs.42.6%,P>0.05);两组的自报抑郁情绪阳性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21.8% vs.13.8%,P>0.05;对照组31.9% vs.16.7%,P>0.05).ITT集中,两组的抑郁早期识别关键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46.8%vs.50.6%,P>0.05;对照组:49.1% vs.47.1%,P>0.05);两组的自报抑郁情绪阳性率干预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25.4% vs.22.4%,P>0.05;对照组:33.6% vs.29.8%,P>0.05).定性访谈显示,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可能提高工人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结论:本研究表明,综合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工人对抑郁早期识别关键信息的知晓率及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综合评价160名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从大型仓储物流管理公司选择VDT作业人员160名作为调查组,另外选择该公司不接触VDT作业人员160名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综合判定2组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内容由个人信息、一般健康问卷(GHQ)、职业倦怠问卷(CMBI)、职业紧张调查表(OSI-R)、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6部分组成。结果调查组对心理健康关注率(79.38%)与对照组(71.2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成就感降低的比率(45.6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P〈0.01),调查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对照组;调查组紧张反应总分、心理紧张反应得分、躯体紧张反应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调查组焦虑症状检出率(2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调查组抑郁症状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VDT作业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职业倦怠、紧张反应、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VDT作业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管理层应改善VDT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深圳龙岗区1995~2005年三氯乙烯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1995—2005年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以下简称TCE)所致职业性损害进行调查分析.为TCE的职业卫生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其间发生的22宗TCE所致职业性损害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2宗TCE中毒占1995—2005年职业病总宗数的34.92%,发病25人,占职业病人总数7.33%,其中死亡7人.病死率28.00%,占职业病人死亡总数77.78%;TCE药疹样皮炎21宗,发病24人,其中死亡6例;TCE急性中毒1宗,发病1人,死亡1人。结论应加大宣教力度,落实“严格就业体检,加强工初观察,尽量减少轮换,力争密闭隔离,寻找替代品”的预防TCE中毒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8年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8年龙岗区职业病报告卡和事故调查资料。结果16年间该区共发生职业病94宗,确诊职业病人数430例,死亡10例,病死率2.33%,职业中毒的行业系统分布主要以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为主,分别占26.60%、13.83%和12.77%;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及物理因素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58起,占总中毒宗数的61.71%,发病人数246人,占职业病总例数的57.21%;而有机溶剂中又以三氯乙烯的危害最为严重,共发生23起,中毒27例,死亡7例,占死亡人数70%。结论深圳龙岗区职业中毒危害严重,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和重点毒物有明显的集中趋势,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深圳市职业病的发病规律,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为深圳市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2000--2007年职业病诊断档案和职业病报告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市2000--2007年共发病671例,以机械五金行业病例最多,总数为158例。各类有机溶剂中,以三氯乙烯中毒人数最多,为147例。结论该市机械五金、电子、印刷、塑胶玩具和宝石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行业。三氯乙烯、正己烷、二氯乙烷和苯等有机溶剂以及宝石粉尘属于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有害因素。蓄电池企业铅中毒和强噪声作业的听力损伤的风险在今后仍依然存在。塑胶行业引起的有机锡中毒和纺织服装业发生的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是职业病危害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6.
吴子俊  黄辉平  苏志坚  周伟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351-1352
目的对深圳市镍镉电池行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为防控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确定其危害性,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该行业存在镍、镉、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二氯乙烷、噪声和射频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除镉和噪声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现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尚未完全达到防护效果,需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镍镉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志坚  吴子俊  杨克志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48-1249
目的研究镉负荷对镉作业人群的健康影响;探索分析不同镉负荷水平对镉作业人群健康的长期损害效应及其防治对策,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方法参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对深圳市龙岗区的镍镉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较为全面反映镍镉电池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浓度(强度)、人员接触、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镉镍电池企业存在镉、镍、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镉粉尘超标严重;作业场所的空气中镉检测合格率仅为35.71%;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108名镉作业人群29例尿镉超标。结论深圳市镍镉电池生产企业缺乏职业病防护设施。作业场所存在较严重的镉粉尘污染,镉作业人员镉负荷比较高,有肾损害的情况,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海上平台作业人员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建议。方法以深圳市某开展海上钻井作业公司的303名男性海上平台作业人员为调查组,同时选择305名男性医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组身高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分别为(24.1±2.8)、(4.98±0.71)mmol/L、(1.49±0.51)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2.4)、(4.85±0.75)mmol/L、(1.23±0.46)mmol/L(P均0.01),调查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1.31±0.2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42±0.28)mmol/L(P均0.01);调查组肥胖或超重、TG升高的检出率分别为35.64%和27.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0%和7.54%(P0.01);调查组MS的患病率(6.93%)明显高于对照组(1.97%)(P0.01)。结论海上平台作业人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健康人群,作业人员应及早引起重视,进行多因素干预措施,以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管理者应改善海上平台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定期组织其进行健康监护,加强对其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针对企业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促进专项工作的效果,从而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60家企业的106名EHS管理人员作为干预对象,对其开展为期6个月的、以集中授课为主的职业健康监护促进专项工作,并在干预前后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EHS管理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法律规章、职业健康监护基础理论、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危害及防护措施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后,除"定期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用品"外,采取其他各种职业病防护行为的EHS管理人员比例(33.9%~89.6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20.75%~78.30%),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用人单位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检查、复查、目标疾病人员调离等职业健康监护关键指标的完成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针对EHS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促进专项工作能明显提高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采取职业病防护行为的人员比例有显著增加。从关键指标来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也有了明显进步。同时,为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应加强对其现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孕期乙酸铅暴露对性成熟雄性子代小鼠睾丸组织能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生殖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昆明种孕小鼠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高剂量组(2000 mg/kg)、中剂量组(1000 mg/kg)、低剂量组(500 mg/kg)和对照组(蒸馏水),每组8只。于妊娠第14天开始,每日灌胃染毒,灌胃剂量为10 ml/kg,持续至母鼠自然分娩。记录孕鼠染毒期间体重增量和分娩时间。待雄性仔鼠8周龄(性成熟)时,称重并处死,分离双侧睾丸和附睾,测定睾丸、附睾的重量及脏器系数、附睾精子数。检测睾丸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Ca-Mg-ATP酶、Na-K-ATP酶、总ATP酶活力。结果各组孕鼠分娩时间和体重增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剂量组仔鼠体重、睾丸重量、睾丸脏器系数、附睾重量、附睾脏器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仔鼠附睾精子数、睾丸组织SDH酶、Na-K-ATP酶、Ca-Mg-ATP酶、总ATP酶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高剂量组仔鼠睾丸组织LDH酶、AKP酶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增高,睾丸组织SDH酶、Na-K-ATP酶、Ca-Mg-ATP酶以及总ATP酶活力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在本研究的染毒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孕期乙酸铅暴露可干扰雄性子代小鼠睾丸的能量代谢,继而使得精子生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