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直肠癌保肛手术广泛应用,是外科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何保证肛门直肠的良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自1908年Miles首创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标准手术,但遗留的腹部永久性结肠造口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  相似文献   
2.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79~1988年间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401例,男352例,女49例;年龄16~72岁,平均45.2岁。住院7~55天,平均13.5天。本组十二指肠溃疡163例,胃溃疡238例,其中二次穿孔10例、三次穿孔1例。胃癌穿孔16例、合并幽门梗阻23例。本组施行胃次全切除术89例(毕罗氏Ⅰ式14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355例溃疡病施行胃次全切除后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26例,对胃切除术后常见的几种并发症进行探讨。文中就胃次全切除的二种术式进行比较,由于再手术的26例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提出争取做成BillrothⅠ式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48岁。1982年发现血小板减少,仅5×10~9/L,但检查骨髓功能良好,当时未予处理。1985年PTC检查后引起肝脏出血,肝内血肿,直径达10cm以上,肝大肋下4横指,呈现休克,经抢救输血3000ml以上,患者情况逐渐恢复。一年后复查B超,右肝血肿逐渐吸收机化结疤,范围3cm×4cm大小,肝区疼痛基本消失。1984年患者因肝区不适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内有一结石约0.4cm,服中药无效,后在某院行体外碎石治疗两次,碎石后肝区出现疼痛不适,且反复出现黑便。B超复查见肝右后叶外上段近隔面有一3cm×5.4cm低回声占位病变,其中心为网状疏松组织,胆囊萎缩,脾肋下1.7cm,印象肝部血管瘤。临床拟诊为肝部血管瘤,萎缩性胆囊炎,胆道出血可能。1989年  相似文献   
6.
空肠憩室较少见,一般不引起外科问题,但部份病人可引起穿孔,出血和梗阻等并发症,需作外科手术.本文就1974年~1981年间所收治的10例空肠憩室,(包括寿县人民医院3例)中9例引起小肠梗阻分进行析讨论.本组10例空肠憩室中有5例为多发性.多数作者认为非Meckel氏憩室是一后天性推进性憩室,又称为假性憩室,常为多发性.此类憩室引起小肠梗阻多为肠扭转,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支持以下意见,假性憩室的膨胀以及其垂直重量,导致近端肠管成角或扭曲而发生肠梗阻.治疗的方法以切除含憩室的空肠为宜.本病术前诊断困难,对临床有间歇腹痛、腹胀或慢性不全梗阻的患者,应作仔细的胃肠钡餐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7.
乙状结肠扭转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患者。本病在未发生肠坏死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其治疗方法却仍有争论。本文根据我院1964~1981年收治的15例(31次手术),重点讨论其手术治疗问题。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最小年龄29岁,最大78岁,50岁以上者14例。病程最长8天,最短6小时,多为2~4天。手术方式及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8.
<正>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患者,其治疗方法目前仍有争论。本文根据我院1964~1981年间所收治的27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36次手术资料,重点讨论乙状结肠扭转的手术治疗问题。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9~78岁,平均53.6岁,50岁以上18例(66.6%)。农村病人20例,占74%。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急性胃粘膜出血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本文介绍1978~1984年间8例酒精致急性胃粘膜出血患者,其中3例由内科疗法治愈,5例进行了手术.半胃切除加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2例(其中1例死于再出血和胃炎),近全胃切除3例(1例死于再出血和吻合口瘘).一例典型病例是在首次胃次全切除术后因再出血而且行近全胃切除术而获全愈.我们认为近全胃切除加迷走神经切断术对于AGMB是一个较适宜的手术,它既可彻底切除病灶又可避免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若幽门部位无病损,保留幽门是可取的,因可保留较多的胃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盲肠和蚓突(阑尾)是极为形象化的解剖学名词,使人意识到它们在粗细、比例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显著的差别,而且蚓突的根基常不在盲肠的下端,好象不是盲肠的直接连續。在发生的早期,腸管的各部分,不论是大腸或小腸,都是一般粗细,盲腸和蚓突之间也无法划界。 Treves(1885)按形状把盲腸分为四种类型 (1)漏斗形(胎儿型)6.3%,盲腸尖端移行于蚓突;(2)球形(方型)6.3%,盲肠下端的结腸袋几乎左右对称,蚓突的根接在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