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是门脉高压的一种特有的胃粘膜病变,是由于门脉高压时胃粘膜血液动力学异常,粘膜及粘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缓慢,使胃粘膜微循环发生障碍,粘膜缺氧导致粘膜屏障功能下降,易受各种攻击因子的损害,如药物阿司匹林等,酒精、胆酸、胃酸、内毒素、幽门螺杆菌等诸多因素均会导致胃粘膜病变的发生。病变特点是胃镜下检查胃粘膜特别是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镜密集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256例,分为2组:A组为密集套扎组130例,B组为非密集套扎组(标准组)126例.分组标准以一次套扎圈<6个为非密集套扎组,>8个为密集套扎组.采用6连发套扎器行内镜治疗.结果:A组首次平均每例患者结扎10.9个点,首次结扎2 wk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治愈(曲张静脉基本消除率)者39例,显效者有43例,有效者20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93.58%.平均结扎1.6次.B组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治愈(曲张静脉基本消除率)者7例,显效者有58例,有效者40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93.75%,平均结扎2次.结论: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密集套扎法进行连续EVL治疗,静脉曲张消失率高,减少套扎次数,是有效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门脉高压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内镜治疗仍是重要且成熟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并行预防性的套扎治疗是一种有效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吕洪敏 《河北医药》2002,24(6):510-511
水对生物是必需的 ,细胞内外水平衡的稳定是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水通过生物膜的分子基础并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AQP)在介导自由水被动跨生物膜转运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平衡中具有特殊作用 ,AQP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 ,每种水通道蛋白有其特异性的组织分布 ,尤其是肾脏AQP对肾水的调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水通道蛋白在肝硬化肾脏中的表达、分布综述如下。1 水通道蛋白的生理、生化特性水通道蛋白是一族广泛存在于人类各种组织细胞中 ,可使水通过浆膜的膜蛋白。…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改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现将拉米夫定治疗HBV相关的重型肝炎的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对象:2000年1月~2002年4月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2~68岁,平均(48.8±9.5)岁。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均为HBV DNA阳性,HBeAg阳性8例;(2)方法:所有患者给予促进肝细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一种分泌蛋白,在Dumoutier等用IL-9刺激T淋巴瘤细胞系时发现,因其结构与编码基因等的相似性,归于IL-10家族,具有促进炎症反应与抵抗炎症反应的双重作用,在银屑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炎症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IL-22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增殖,对抗多种毒性物质造成的肝毒性和肝脏损伤,参与了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重点讨论IL-22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癌甚或肝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评价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在治疗慢性肝病重度黄疸中的价值及最佳适用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7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94例不同病因慢性肝病重度黄疸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6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57岁。接受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比较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并探讨不同初始胆红素水平及初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对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能力的影响。结果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387.80±183.08)、(238.66±103.52)、(127.23±62.00)μmol/L;治疗后分别为(291.80±135.58)、(183.10±76.29)、(92.85±54.25)μmol/L,血浆灌流治疗能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TBiL、DBiL及IBiL的水平(P<0.01);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对TBiL、DBiL及IBiL的清除率分别为23.68%±9.14%、21.54%±9.90%及27.09%±16.84%,HB-H-6树脂对IBiL的吸附能力略强于TBiL及DBiL(P<0.01)。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对不同层次的初始TBiL水平均有效,均能引起治疗后胆红素水平的显著降低(P<0.01);初始TBiL水平越高,HB-H-6树脂清除胆红素的绝对值越高(P<0.01);对初始TBiL水平在200μmol/L以上HB-H-6树脂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初始TBiL水平在200μmol/L以下时(P<0.01)。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的能力不受初始PTA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作为黄疸的人工肝治疗方法之一,安全有效,且适用于TBiL浓度200μmol/L以上的重度黄疸患者。  相似文献   
10.
吕洪敏  韩涛 《天津医药》1998,26(9):535-537
观察耐热性肝细胞因子(HSHSS)的疗效,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SS)作为对照。两组取肝硬化和(或)慢性肝炎病人各30例,疗程2 ̄8周。平均4.5周。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在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及改善凝血酶原活性方面,HSHSS优于HSS组。HSHSS的有效性弥补了HSS贮存、运输需要低温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