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心静脉通路临床应用广泛,其主要用途包括输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支持及对一些外周血管条件较差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用量逐年递增,发生断裂、脱落或移位的情况逐渐增多。导管断裂或移位是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严重且少见并发症,发生率约1%[1]。多数情况下导管断裂或移位患者并无症状,仅在导管日常维护或胸部透视检查时被发现;少数患者可出现局部肿胀、心内膜炎甚至肺栓塞、心脏穿孔及心脏骤停等。血管内异物一经发现,应及时取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收治的23例肾癌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首先行肾TACE治疗,并在3~4周后在超声及CT的联合引导下行RFA术。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及肾功能变化情况,同时在随访期内定期对患者行腹部超声、CT/MR增强扫描评价其疗效。结果至随访终止,全部23例患者中生存21例(21/23,91.30%),死亡2例(2/23,8.70%)。全部患者在术前和随访期结束时的KPS评分及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至随访结束,23例患者肾内病灶的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进展2例。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肾癌创伤小、疗效确切、围术期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单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关于TACE联合RFA与单纯RFA治疗HC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信息并行Meta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入选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单纯RFA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对于肿瘤最大径3cm的HCC,TACE联合RFA组与单纯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HCC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纯RFA治疗,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其发病隐匿,发生率较低;主要并发症包括腰痛和肾积水等,严重并发症为肿瘤破裂,出血凶险,预后不良。介入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经皮消融术等现已成为治疗RAML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介入治疗RAM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51例接受超选择性栓塞的RAML患者,根据治疗前CT或血管造影是否可见对比剂外溢将其分为破裂组(n=45)及未破裂组(n=106);比较组间患者基本资料及肿瘤影像学表现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RAML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可视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各危险因素及模型判断RAML破裂的效能。结果 组间肿瘤最大径、瘤内动脉瘤最大径>5 mm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6.32 cm为截断值,根据肿瘤最大径判断RAML破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单发肿瘤、直径较大及瘤内动脉瘤最大径≥5 mm(OR=0.37、1.14、5.69,P均<0.05)是RAML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之构建的预测RAML破裂风险模型预测RAML破裂的AUC为0.776,且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的重合度尚可。结论 单发病灶、肿瘤较大且存在≥5 mm的瘤内动脉瘤是RAML自发性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强化在肝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1 252例。全部消融患者均采用美国RITA集束多极射频针。经皮穿刺前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剂量为2mg/kg体质量,射频过程中给予瑞芬太尼起始剂量为0.05μg/(kg·min),经静脉泵入。记录患者射频消融术前24h(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镇痛疗效评定。结果 1 250例(1 250/1 252,99.84%)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9.02±14.63)min,瑞芬太尼平均用量为(242.22±22.73)μg,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42±1.13)分。与T0时间点比较,T1、T2、T3各时间点SPO2无明显改变,而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最大径5cm的患者VAS疼痛评分高于肿瘤最大径≤5cm的患者(P0.05)。病灶位于膈顶部及被膜下患者的VAS疼痛评分高于病灶位于其他部位的患者(P均0.05)。2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均与瑞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有关,经相应治疗后均完全康复。结论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强化可有效缓解患者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术中的疼痛感,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是影响镇痛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57岁,因呕血伴黑便1周入院。入院后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入院后给予患者抑酸、止血及输血等支持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一般情况好转。患者于住院期间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提示AFP 43.97ng/ml,腹部CT增强提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借助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定位的Eudragit-E液体栓塞剂(MR-E)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体外和体内的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olyethylene glycol-modified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EG-SPIO),将PEG-SPIO和Eudragit-E液体栓塞剂混合均匀制得MR-E.通过体外MRI实验考察MR-E的成像性质,并筛选PEG-SPIO的浓度.通过经微导管推注实验和体外固化实验考察MR-E的推注性能和固化性质.以家兔肾动脉为栓塞模型,考察MR-E的体内栓塞效果和磁共振成像性质.结果:MR-E中PEG-SPIO的浓度确定为2g/L,MR-E具有良好的推注性能和固化性质,0.2 mL MR-E注入家兔肾动脉后,可以有效地栓塞肾动脉远端血管,并且通过MRI可以示踪MR-E的组织分布情况.结论:MR-E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借助MRI可定位的液体栓塞剂.  相似文献   
9.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肝硬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已占全部肝病住院患者的51%[1].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最终死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曲张静脉出血或顽固性腹水等并发症.目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门静脉高压症及其致命性并发症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外科手术分流和(或)断流,以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等.其中,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一经发明,便以其迅速、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和相对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恶性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术(RFA)后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科接受RFA治疗的35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96例,肝转移癌60例。对于术后有严重感染表现的患者进行即刻腹部超声和(或)CT增强扫描。明确肝内局部脓肿形成后,采取置管引流、使用抗生素等干预措施,并随访1年。全部脓肿引流液均行细菌学检查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结果 356例RFA术后共5例患者发生局部严重感染,其中3例为肝脓肿,1例胆汁瘤合并感染,1例为腹壁脓肿。1例肝脓肿患者肝内局部病灶与结肠肝曲形成窦道且经久不愈,经外科手术局部修补+肝内脓肿置管引流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有所缓解,但于RFA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衰竭。1例腹壁脓肿患者经抗感染、置管引流、局部换药处理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有所缓解,但于RFA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肝脓肿和1例胆汁瘤合并感染患者经单纯病变部位置管引流+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诊1年达到临床治愈。1例肝脓肿患者经病变部位置管引流+抗生素治疗后,感染灶痊愈,但随访至9个月时死于肝内肿瘤转移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RFA术后严重感染性并发症并不少见,感染途径可来自肠道菌群逆行感染,Whipple术等导致Oddi括约肌无功能的RFA术后继发严重感染的明确诱因。除根据药敏实验应用敏感抗生素外,及时行脓腔穿刺引流、外科干预等综合治疗是针对RFA术后局部感染性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