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 41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均符合全国第3次周围血管病会议所确定的诊断标准及Wagner分级标准[1].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1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2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3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4级:骨质缺损,部分趾、足坏疽;5级:足的大部或全部坏疽.所有病例均为1~3级.男18例,女23例;年龄49~82岁,平均67岁;病程4~257 d,平均34.8 d;诱发因素中自发性水疱21例,异物损伤10例,烫伤6例,足癣感染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市某医院2002~2005年住院病人送检标本培养分离出的512株非发酵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发酵菌占临床致病菌总分离率的21.9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占47.65%,其次分别为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占16.60%、葱头伯克菌14.4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9.38%。非发酵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以痰液最多,为68.95%,其次分别为尿液占11.91%、分泌物占9.18%和咽拭子占2.73%。病区分布主要为:呼吸内科(28.52%)、ICU病房(26.17%)、血液内科(10.94%)、肿瘤外科(9.57%)、心血管内科(8.40%)、颅脑外科(7.42%)。药敏结果表明,多数非发酵菌出现多重耐药趋势。结论 监测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和防治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或活力下降所引起的综合病症,祖国医学称"消渴病",具有常见性、多发性、终身性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其并发症的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与遗传、营养过剩、缺少运动、精神情绪等因素有关.其中精神情绪(祖国医学称"情志")因素不但可促发糖尿病,在它的整个病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认为情绪激动、心理压力及突然的精神创伤,可引起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而使血糖升高、症状加重,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严重者可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1,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胶囊预防糖耐量低减(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将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确诊的IGT病人1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一般生活干预组58例,二甲双胍组54例.3组均进行一般生活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参芪降糖胶囊,二甲双胍组服用二甲双胍.对3组病人每3个月作1次空腹血糖、2小时OGTT血糖检测.复查当日不服干预药物,共观察1年.若2次OGTT结果为糖尿病,则视为糖尿病.停药1年后随访病人,计算3组转变为糖尿病的例数.结果:179例病人中共有17例退出观察.观察期末治疗组2例(3.3%),一般生活干预组8例(15.4%),二甲双胍组2例(4.1%)转化为2型DM,治疗组和一般生活干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二甲双胍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停药1年后,治疗组5例(8.47%),一般生活干预组8例(18.2%),二甲双胍组7例(14.9%)转化为糖尿病,治疗组与两对照组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降糖胶囊在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唐容川,名宗海,清末医家。所著《血证论》一书,对气血的生理、血证的病理及证治等有着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其中有关血证的治疗方面,体现了唐氏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临床尤具指导意义。本文即从其“治血四法”中探讨这一辨证论治的思想,以加深对唐氏学术思想的认识。“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唐氏在《血证论·卷二·吐血》(以下所述均出于此)中详加论述。现对其核心问题加以讨论: 一、不同阶段立以不同治法唐氏根据出血的不同发展阶段,立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阴炎速清洗剂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232例用阴炎速清洗剂坐浴、外洗或灌肠,对照组138例用高锰酸钾(PP)液坐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4%,对照组为55.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阴炎速清洗剂治疗肛肠疾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多数或全部增高,中医学中的“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升高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活血化瘀法具有抗凝、降粘、去纤、溶栓等药理作用。冠心病按中医辨证原则可分为心脉瘀阻,痰湿阻滞、心气虚、心阴虚等证型,其中心脉瘀阻型即属“血瘀”范畴。各型在血流变改变上有无差异,本文将154例冠心病各个证型的血流变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冠心病中医各型不具确定的联系.因而血流变的改变不能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但各型的治疗如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再酌用一定活血化瘀的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吸烟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25例男性食管癌患者作为病例组,125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两组的吸烟情况以及采用MD—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GSTM1基因型,然后采用x^2检验的方法分析两组之间吸烟情况和GSTM1基因缺失情况是否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别,以及采用叉生分析的方法分析吸烟与GSTM1基因缺失在食管癌的发病中是否存在联合作用。结果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吸烟率(P=0.005),OR=2.791(1.349~5.774);病例组GSTM1的缺失率为6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缺失率44.0%,P=0.005,OR=2.042(1.233~3.382)。吸烟并且有GSTM1基因缺失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是不吸烟且GSTM1基因不缺失者的5.7倍[P=0.001,OR=5.700(1.910~17.013)]。结论吸烟是食管癌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GSTM1基因缺失是食管癌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两者的联合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着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