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年来,我院通过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获得较满意疗效。但由于联合手术操作步骤多,手术时间较长,对眼球干扰较大,因此术后反应较重,发生并发症可能性也大,所以制定一系列比较全面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们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准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视黄醇(维生素A)和α-及γ-生育酚(维生素E)。用美国Beckman344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165型可调紫外一可见分光检测器及日本岛津C—RIB微处理机。分析柱为C_(13)反相柱,前加一短予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8:2)。紫外波长300nm下检测。色谱分析于12分钟内完成。用内标准二点计算法,从峰面积比值计算结果,以免因标准曲线不通过零点所引起的计算误差。回收率的测定结果,视黄醇之平均回收率为93.9%,α-生育酚为106.9%。变异系数的结果,视黄醇为  相似文献   
3.
<正> 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因具有弹性好、血流充分、留置时间长,还因带有涤线套起到固定和预防感染作用等优点,为长期透析病人无血管通路可用者提供了新的途径。但闲留置时间长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目前仍存在一些易感染和并发症问题,而导致最终失败。我院于1997~2002年用中心静脉导管维持长期血透2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共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20~80岁;基础疾病糖尿病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疾病9例,SLEl例。置  相似文献   
4.
透析器首用综合征 (FUS)是血液透析过程中与使用新透析器有关的并发症 ,轻者感到不适 ,重者可危及生命 ,需停止透析。为了降低FUS的发生率 ,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 1996年— 1997年发生的FU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提出改进护理方法 ,使FUS发生率由 1.0 5 %下降至 0 .2 6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1998年 8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透析治疗 18410例次 ,使用 45 6 7只新透析器。凡符合FUSA型 (过敏反应型 )和B型 (非特异性FUS)诊断标准[1:73] 者 ,均记录发生时间、症状、透析膜类型、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标准株及临床分离株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及游离状态与形成生物被膜后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对Uu标准株3、8血清型(Uu3、Uu8)及从女性患者宫颈中分离鉴定的21株Uu临床株进行体外培养后,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生物被膜形成,并在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进行约敏测定(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配对秩和检验及x2检验分别比较Uu游离状态及形成生物被膜后最低抑菌浓度间及耐药率间的差异.结果 Uu3、Uu8及21株Uu临床株均具有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Uu形成牛物被膜后对四环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较游离状态明显增高(P<0.001).Uu形成生物被膜后对红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及0.035),但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293).结论 Uu标准株及临床株均具有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Uu形成生物被膜后对抗菌素的抵抗力增加,出现了多重耐药现象.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bility of standard strain and clinical isolates of Ureaplasma spp. to form biofilms in vitro and to compare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sessile cells and their planktonic counterparts. Methods A total of 21 Ureaplasma wealyticum(Uu) isolates recovered from femal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ervicitis and Uu serovar 3 and Uu serovar 8( Uu3, Uu8) were includ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identify biofilm formation. Conventional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s and biofilm susceptibility assays for tetracycline, erythromycin and ciprofloxacin were carried out. The paired rank sum test and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C and the minimal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The x2 test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global resistance percentages between planktonic cells and sessile cells. Results Uu3, Uu8 and 21 Uu isolates all can form biofilms in vitro.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sessile cells compared with planktonic cells were obviously higher for tetracycline, erythromycin and ciprofloxacin (P <0.001). Global resistance percentages between planktonic cells and sessile cells were different for erythromycin (9.52% vs 61.90% , P < 0. 001), ciprofloxacin ( 80. 95% vs 100% , P = 0. 035 ) and tetracycline (4. 76% vs 14.29% , P =0.293). Conclusion Uu isolates and Uu1, Uu8 all can form biofilms in vitro, and biofilm formation can strengthen resistance of Uu to antibiotics, even multidrug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关系密切,近几年研究倾向于银屑病是Th1/Th17混合途径的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的发病中除了有树突细胞、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以及Tb1型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2、白介素18等参与外,还有Th17型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3及白介素22等的参与,Th17型免疫反应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对比分析,比教HbA1C、LDL、TG、HDL、TC、PLT、Fib、BMI、高血压及吸烟史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糖尿病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TC、BMI、PLT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1C、LDL、TG、HDL、Fib及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标准株及临床分离株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及游离状态与形成生物被膜后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对Uu标准株3、8血清型(Uu3、Uu8)及从女性患者宫颈中分离鉴定的21株Uu临床株进行体外培养后,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生物被膜形成,并在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进行约敏测定(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配对秩和检验及x2检验分别比较Uu游离状态及形成生物被膜后最低抑菌浓度间及耐药率间的差异.结果 Uu3、Uu8及21株Uu临床株均具有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Uu形成牛物被膜后对四环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较游离状态明显增高(P<0.001).Uu形成生物被膜后对红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及0.035),但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293).结论 Uu标准株及临床株均具有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Uu形成生物被膜后对抗菌素的抵抗力增加,出现了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肝硬化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40代替人血白蛋白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其经济性。方法:将21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定期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40;B组:定期放腹水后应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C组:传统治疗方法,限钠和不断增加利尿剂用量。结果:A组分别与B组,C组相比较,其腹水消退时间,ALT复常率,输血不良反应,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好转治愈率,死亡率,以上各项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蛋白量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40治疗顽固性腹水,能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硬化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组与传统治疗方法(限钠和不断增加利尿剂)(用量组)治疗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对148例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定期放腹水,并根据放腹水的量决定使用右旋糖酐的量;B组78例:采用限钠和不断增加利尿剂的用量,达到利尿、消除腹水的目的,根据病情,部分患者间断使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结果2组患者尿量增加、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改善、住院日,疾病好转率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治疗难治性腹水降低了治疗费用,减少了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