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利用两袖套法连接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单线连续吻合肝上下腔静脉。共完成120例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顺利完成模型建立,移植术后大鼠均能自由活动,进食活跃。其2d和7d存活率分别为85.8%和83.3%。结论利用改进的两袖套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减体积原位肝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动物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3、6、12、18和24 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肝脏酶学变化:血清ALT、AST水平自脑死亡后12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12、18和24 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这些炎症介质的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猪脑死亡模型,观察建立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方法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脑死亡组(B组),每组6头。C组维持麻醉24h,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监测2组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变化。结果B组6头猪均成功建立脑死亡模型。经Foley气囊导管缓慢间断颅内加压后,B组动物血压、心率缓慢下降后骤然升高,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加深,平均峰值动脉压和平均峰值心率与颅内加压前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死亡后6、12和24h,B组猪MAP和HR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可成功制作猪脑死亡模型,经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能稳定地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为进一步研究脑死亡状态下猪肝脏形态和功能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乙酰半胱氨酸对脑死亡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脑死亡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脑死亡组(B)、NAC保护组(N)。各组动物均于脑死亡4h后采集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切取肝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脑死亡4h后,B组、C组和N组血清ALT水平(U/L)分别是142.88±4.12、43.38±2.33和101.38±5.37,AST水平(U/L)是283.00±12.74、120.38±4.07和216.54±7.16,HA(μg/L)是168.98±2.59、61.14±1.10和139.31±2.61,TNFα(μg/L)是1.26±0.041、0.62±0.03和0.96±0.07;B组较C组、N组显著升高(P<0.05),N组较C组显著升高但明显低于B组(P<0.05)。电镜观察示B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明显活化、肝窦内皮细胞与基质部分脱落、肝窦内皮窗口扩大,N组Kupffer细胞活化明显减轻、内皮细胞基本完整。结论脑死亡可致大鼠肝脏损伤,NAC对脑死亡大鼠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活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肾脏结构、功能与核转录因子κB mRNA其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提高脑死亡供肾的肾移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12在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及河南省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及方法:将15只巴马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即脑死亡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及对照组。脑死亡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均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脑死亡组不行药物干预;N-乙酰半胱氨酸组分别于初次确认脑死亡后1h,12h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动物麻醉后仅行开颅与开关腹手术。②实验评估:分别于首次判定脑死亡后3,6,12,18和24h检测动物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于脑死亡后3,6,12及24h开腹取相同部位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核转录因子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mRNA动态变化。结果:15只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自首次判定脑死亡后12h开始,脑死亡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逐渐升高(P〈0.05),相同时间点比较N-乙酰半胱氨酸组显著低于脑死亡组(P〈0.05)。②自首次判定脑死亡3h开始,脑死亡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升高(P〈0.05),相同时间点比较N-乙酰半胱氨酸组显著低于脑死亡组(P〈0.05)。③自脑死亡后3h开始,脑死亡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组肾组织NF-κB mRNA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相同时间点比较N-乙酰半胱氨酸组显著低于脑死亡组(P〈0.05)。④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脑死亡组动物脑死亡后12h可见肾脏结构变化,N-乙酰半胱氨酸组变化程度明显轻于脑死亡组。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mRNA其蛋白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保护脑死亡状态下肾脏的功能及结构,提高脑死亡供肾肾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甘氨酸可以抑制免疫反应,本文着重介绍甘氨酸、Kupffer细胞与移植肝损伤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对甘氨酸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死亡对猪肝脏功能、形态的影响并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在脑死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头,仅行麻醉维持24 h;脑死亡组6头,建立猪脑死亡模型并维持脑死亡状态24 h.脑死亡后(对照组持续麻醉后)6、12、24 h取血标本及开腹取同一部位肝组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e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deukin-1β,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NF-κB mRNA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脑死亡组长白猪各时间点血清ALT、AST、IL-1β水平、肝组织NF-κB mRNA转录水平及肝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死亡组脑死亡后12 h肝细胞轻度浊肿;24 h细胞水肿,肝细胞疏松化.结论 脑死亡导致猪肝脏出现功能与形态学的损伤性变化.其机制可能是脑死亡引起肝细胞NF-κB mRNA 转录和蛋白翻译水平升高,进而导致机体炎症介质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observe how brain death affects the hepati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pigs and explore the roles of NF-κB. Methods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twelve healthy pigs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6 pigs),with non-inflacted Foley balloon catheter placed in the cerebral ventricle for 24 h,and brain death group,6 pigs,with estabhshment of brain death for 24 h.The serum and hepatic tissues in the same locus were taken at 6 h,12 h,and 24 h after the initial conformation of brain death.AST and ALT were determined by automatic biochemistry analyzer.IL-1βwas determined by ELISA.The NF-κB mRNA w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CR and the NF-κB p65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AST,ALT,IL-1β in serum,the NF-κB mRNA and the NF-κB p65 in hepatic tissues in brain deat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y all increased with the time(P<0.05).In brain death group,hepatocytes were edematous lightly after 12 hours,and the swelling progressively deteriorated after 24 hours,but there were no necrosis. Conclusion The activated NF-κB by brain death promoted the synthesis and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resulting in the hepatic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9.
甘氨酸对脑死亡大鼠供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脑死亡大鼠供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B组为脑死亡大鼠供肝移植组,G组为甘氨酸防护组,S组为士的宁拮抗组。3个组的供者均为脑死亡大鼠,在供者脑死亡模型建立后、供肝冷灌洗时和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时,G组分别给予0.6mmol、25μmol和25μmol的甘氨酸,S组除给予和G组同剂量的甘氨酸外,并给予士的宁(甘氨酸和士的宁浓度比为1000∶1),B组不作处理。测定供肝冷灌洗前、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后2h和6h时下腔静脉血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电镜观察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后6h的肝脏形态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个组除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后2h的透明质酸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它指标在3个采血时间点的水平,G组均显著低于B组和S组(P<0.01),而B、S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G组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恢复6h的肝组织损伤明显轻于B、S组,Kupffer细胞的活化也不显著。结论甘氨酸能明显减轻脑死亡大鼠供肝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调整免疫抑制剂综合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术后需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异治疗,患免疫力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且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复杂,诊断及治疗困难。多迅速加重发展成呼吸衰竭以致于死亡。2002年8月~2006年10月.我们对21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采用迅速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同时配合综合抗感染治疗。患病情均迅速得到控制,并全部治愈存活。现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总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