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肺癌术前分期、纵隔肿物诊断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麻单腔螺纹气管插管,48例行颈部纵隔镜术,33例行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47例行经肋间纵隔镜术。结果125例经电视纵隔镜术后确诊:肺腺癌38例,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33例,结核9例,淋巴结炎症8例,肺小细胞癌7例,胸腺鳞状细胞癌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4例,胸腺瘤4例,胸膜间皮瘤3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后纵隔神经鞘瘤2例,结节病1例,胸腺增生1例,类癌1例,中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1例电视纵隔镜检查纵隔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行左下肺叶切除,病理为鳞癌。2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病理确诊左下肺鳞癌,电视纵隔镜检查右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生气胸1例、出血1例、喉返神经麻痹和切口感染各2例。结论电视纵隔镜术不但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纵隔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而且也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9岁。因反复咳嗽50d,气促20d,于2002年6月14日入呼吸内科。胸片示:右全肺不张,气管右移。CT示:右肺门肿块伴右主支气管狭窄,右全肺不张,考虑为右肺癌。PET示:右上肺团块状FDP异常高代谢灶,高度提示恶性病变。纤支镜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开口被球形肿物完全堵塞,表面光滑,有局部出血灶,可随呼吸上下移动。针吸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手术的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5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纵隔肿物的患者,其中单操作孔VATS组56例,常规三孔VATS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监护治疗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疼痛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ICU监护治疗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操作孔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三孔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三孔VATS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心率失常,单操作孔VATS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8年,15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单操作孔VATS组7例,常规三孔VATS组8例)中11例患者肌无力症状术后不同程度好转(单操作孔VATS组6例,常规三孔VATS组5例),4例患者术后肌无力症状无明显改善(单操作孔VATS组1例,常规三孔VATS组3例),15例患者术后均门诊口服溴吡啶斯的明治疗。125例患者,除常规三孔VATS组1例伤口持续性疼痛半年,给予理疗止痛等治疗好转外,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未见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VATS切除纵隔肿物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三孔VATS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胃镜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胃镜行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36例,位于食管下段24例,食管中段10例,食管上段2例.肿瘤大小1.0 cm×1.2 cm~ 4.0 cm×4.5 cm.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全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62.7±16.2)min,出血量(60.5±24.6)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1±1.3)d,开始进食时间为术后(2.4±1.8)d,术后住院时间(5.4±1.8)d.术后36例患者病理均为平滑肌瘤.除l例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外,余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胸腔镜联合胃镜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方法安全、有效,可作为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43例食管中段异物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食管中段异物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3例食管中段异物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治愈42例,死亡1例。结论食管中段异物应尽可能全麻下经食管镜尽早取出,严格评价手术治疗指征,胸腔镜手术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或切除术已成为治疗手汗症最常用的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我们应用电视纵隔镜为278例手汗症病人施行了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15例乳腺良恶性肿块术前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 ,分析其血流情况及三维超声成像效果。结果三维超声成像图像清晰 ,可直观、立体地显示乳腺肿块X、Y、Z轴三个断面及内部结构。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77.5 %、89% ,乳腺恶性肿块诊断敏感性为 98% ,特异性为 90 .5 %。彩色多普勒在恶性肿块中 10 0 %可探到动脉型血流 ,中等量至多血流占 6 2 .3% ,RI值为 0 .75± 0 .0 6 ;而良性肿块中 ,80 .6 %为无至少量血流 ,RI值为 0 .6 0± 0 .0 7,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合三维超声成像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飞  杨劼  叶国麟  古卫权 《临床医学》2007,27(10):32-3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接水封瓶行低负压吸引。结果治疗组肺复张及胸腔积液消失的有效率为96.8%,而对照组为96.9%;治疗组治愈所需时间为(3.8±2.2)d,对照组所需时间为(4.8±2.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χ2=38.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住院费用低,患者易接受,可以在医院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XCR4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探讨它们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2004+~2009年间胸外科根治性开胸手术的62例胸段食管鳞癌病例石蜡标本及病史资料,利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裣测食管鳞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以及MvD,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者相关关系以及临床意义.结果 CXCR4阳性表达率72.6%,微血管密度平均为(14.58±4.76).CXCR4阳性表达及MVD值均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XCR4表达阳性组的食管鳞癌组织其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CXCR4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浸润、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CXCR4的表达与MVD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纵隔镜术诊治胸部疾病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肺癌的术前分期、纵隔肿物、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76例患者中行颈部纵隔镜术38例,胸骨旁纵隔镜术16例,经肋间纵隔镜术22例。结果经纵隔镜检查确诊为腺癌21例,转移性低分化鳞癌18例,结核6例,胸腺鳞状细胞癌5例,非何杰金淋巴瘤5例,肺小细胞癌4例,胸腺瘤3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3例,何杰金淋巴瘤2例,胸膜间皮瘤2例,神经鞘瘤1例,胸腺增生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淋巴结炎症1例,反应性增生1例。2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诊断为左肺下叶鳞癌,经电视纵隔镜检查确诊为右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结论电视纵隔镜术不但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还可作为纵隔疾病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治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