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体外三维诱导培养体系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及极化特征。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利用胶原蛋白三维培养体系进行体外诱导培养。用HE染色法观察分化肝细胞的形态及结构特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极化蛋白BSEP和SRBI的表达特征。结果成人BMSC在体外胶原蛋白三维诱导培养体系中呈多层排列生长,形成细胞间紧密连接及管状结构。BMSC分化来源肝细胞特异性表达ALB及AFP。肝细胞极化蛋白BSEP和SRBI在肝细胞呈特征性分布。结论 BMSC在体外胶原三维培养体系中可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并形成肝组织特征性的极化结构。  相似文献   
2.
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SICU自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单纯行冠脉搭桥患者信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术前超声EF值和术前血肌酐水平。终点指标为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谵妄发生率。结果:共60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体外循环组495例,非体外循环组1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术前最后一次EF值、术前血肌酐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平均搭桥个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组平均转机时间123.7±46.8分钟,阻断89.9±33.6分钟。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ICU停留时间体外循环组高于非体外组(3.0±1.8 vs 2.5±1.7天,t:2.603,p:0,009)。术后MACCE事件及CRRT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组105例患者发生谵妄(21.2%),非体外循环组14例发生术后谵妄(12.5%)。基于倾向性评分的逆概率加权回归分析提示OR值为2.402(95%CI, 1.337-4.317),P=0.004。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降低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细胞极化标志分子在体外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 方法 从成人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应用溴甲酚绿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蛋白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观察肝细胞极化标志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清道夫受体B1(SR-B1)和钠-牛磺胆酸共同转运多肽(NTCP)在诱导分化过程中mRNA水平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RP2和SR-B1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 结果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分化表达白蛋白;MRP2、SR-B1和NTCP mRNA随着肝细胞分化成熟呈时间依赖性升高;熊去氧胆酸(UDCA)上调上述mRNA的表达.MRP2和SR-B1在肝细胞膜上呈特征性分区分布. 结论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极化肝细胞分化的潜能.肝细胞体外分化可以作为研究肝细胞极化形成和调节机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乙酰胆碱(Ach)、氨茶碱(Ami)对不同年龄、性别大鼠主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方法,观察Iso,Ach,Ami对20mmol/LKCl引起的1,3,6,12月龄大鼠胸主动脉收缩的影响。结果Iso(10-9-10-5mol/L)对1月龄大鼠主动脉的舒张在雄性、雌性大鼠分别为(44.02±7.89)%和(63.83±9.50)%,随年龄的增加舒张作用减弱,甚至有收缩作用。Ach(10-8-3×10-5mol/L)对1月龄大鼠主动脉舒张作用最大,在雄性、雌性分别达到(68.17±7.02)%和(81.24±4.64)%,其余各年龄组舒张作用明显减少。Ami(10-5-3×10-4mol/L)对1月龄大鼠主动脉舒张在雄性、雌性分别达到(83.25±4.34)%和(82.83±7.71)%,其舒张作用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结论Iso,Ach,Ami对大鼠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在雌性明显,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评价拔管时间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外科SICU自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行单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基础疾病、术前超声EF值、术前血肌酐值,术中转机时间及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共4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夜间拔管组54例,对照组441例。夜间拔管组患者年龄、转机时间、阻断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夜间拔管组20例发生术后谵妄(37.0%),而对照组85例发生谵妄(20.5%),卡方值9.082,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夜间拔管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55, 95%CI:2.118 – 8.151, P=0.001。结论:夜间拔管增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支架象鼻技术进行主动脉修复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阜外医院连续收治的641例采用支架象鼻技术进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脊髓是否发生损伤分为脊髓损伤组和非脊髓损伤组。接受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10.1)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6.5±4.1)kg/m2,男性78.9%,女性21.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探讨术前和术中因素及术后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脊髓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队列研究中,18例患者出现术后脊髓损伤。非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6.7±10.1)岁和(51.7±10.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痛和背痛是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该队列中的发生率分别为84.9%和45.7%。脊髓损伤组术前发生休克或低血压的比例(11.1%),明显高于脊髓非损伤组(1.8%)。左肾动脉在脊髓损伤组受累及的比例更高(72.2%vs.45.1%),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