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替代导入鞘法在新生儿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10例病患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安全型撕裂式导入鞘置入PICC进行治疗。对5例实验组病患利用20 g直置式PICC和利用导入鞘置入PICC5例新生儿进行对比,将各项医学指标进行全面比较。结果两组病患的穿刺成功机率以及穿刺时长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换药时间上看,实验组较对照组时间要长(P<0.05)。结论改良直置式套管针有着经济性,易操作等相关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我科收入1例男性“冠心病、肺部感染”患者,在遵医嘱用药过程中出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沐舒坦注射液之间出现配伍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肿瘤周围脂肪组织可通过激素、脂肪因子及脂肪酸等生物活性分子与肿瘤细胞产生复杂“对话”,并在肿瘤增殖、侵袭及转移等恶性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伴随肿瘤发展演化,肿瘤周围脂肪组织在原有结构及功能基础上,发生了丰富而复杂的变化。本文新提出“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的概念,并对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的构成、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肿瘤恶性进程中的可能作用,以期为靶向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高频电刀及冷冻刀治疗良恶性肿瘤所致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良恶性肿瘤导致气道阻塞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进行氩气刀、高频电刀及冷冻刀治疗,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3例患者共进行63次治疗,近期完全有效10例(30.3%),部分有效9例(27.3%),轻度有效12例(36.4%),无效2例(6.0%),33例患者中,术后12例出现痰血,6例出现38.0℃以下低热,无气胸、纵隔气肿、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高频电刀及冷冻刀治疗良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阻塞疗效显著,对良性肿瘤避免了开胸手术,可达到临床根治;对恶性肿瘤疗效直接,是非常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胶原的沉积以及硬化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胶原的生物合成包括转录、翻译和修饰,其中胶原的翻译后修饰由多种酶催化,修饰后的胶原稳定性增强、生物学功能得以保证。研究表明,胶原翻译后修饰的关键酶如脯氨酰羟化酶(prolyl-4- hydroxylase, P4H)、赖氨酰羟化酶(lysyl hydroxylase,LH)以及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 LOX)与肿瘤关系密切,其异常表达能使胶原发生重构、硬化,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此外,这些酶还可能是治疗癌症的潜在靶点。本文就这三种酶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肿瘤进展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