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开展了应用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组织瓣修复手指或指蹼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关节裸露或缺损的创面14例。9例随访,手指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难治的创面,无论是深度烧烫伤造成的不愈创面,还是感染导致的溃疡创面,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都是目前每个医生都头痛的问题,往往得通过手术治疗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顺行或交腿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本组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蒂部及皮瓣供区均完全愈合,软组织缺损均修复。术后平均随访12(6~24)个月,20周时感觉功能评定:S28例,S2 6例,S34例;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恒定,变异极少,手术操作简单,动脉供血可靠,静脉回流充分,不牺牲主干动脉,供区损伤少,创面大部分可直接缝合,可重建感觉,皮瓣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8—2012年本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0±2.2)岁。左侧17例,右侧23例;伸直型26例,屈曲型14例;尺偏型22例,桡偏型18例。所有患儿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与血管性损伤,受伤后2~8h来院就诊。  相似文献   
5.
刘晓静  卢立春 《吉林医学》2013,34(4):647-64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将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组观察,按有无院前急救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有效转运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有效转运时间上有明显优势(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9.13%明显优于对照组67.39%(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5.21%显著低于对照组30.43%(P<0.01);研究组死亡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影响较大,院前急救干预能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本研究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手术中麻醉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术中对器官的保护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12月于本院心外科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7例,男性5例,女性2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GABG)是常见的心脏手术,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心肌长期慢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差,因此术中保证氧供需的平衡,预防缺血缺氧的发生,充分的心肌保护尤为重要,而七氟醚是目前临床中对心血管的抑制最轻的吸入性麻醉药,而且七氟醚具有可控性好,比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吗啡加入心肌停跳液中在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2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吗啡组,心肌停跳液中加吗啡2μmol/L;对照组,停跳液中未加吗啡作为对照。比较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术后低心排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测定主动脉开放后2、12、24小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2组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但吗啡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吗啡组在主动脉开放后2、24小时的血cTnI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肌停跳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吗啡对瓣置换术者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8指),男5例,女3例,年龄12~45岁,平均30岁.其中拇指2例,示指3例,中指1例,环指1例,小指1例.致伤原因:压砸伤4例,钢索或绳索勒伤2例,刀砍伤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TS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6例C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进行分析,并在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基础上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18个月随访,按照感觉功能等级评定标准,治疗总有效率达8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用4倍放大镜选择神经束间松解)对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