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高考体检行胸部透视发现右侧胸部占位,无明显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1×109/L,红细胞4.5×1012/L,血红蛋白119g/L,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CT图像示:右侧胸腔脊柱右前方见梭形肿块影,大小约46mm×73m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CT值约53HU,注入碘造影剂后,肿块强化均匀,CT值约74HU,后纵隔内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侧胸腔脊柱右前方占位,考虑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巨大子宫肌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肌瘤最长径在12~15 cm者6例,16~20 cm者5例,20 cm以上者6例。10例肌瘤向上生长上缘超出骨盆水平,最高达胸12椎体水平。手术病理证实8例肌瘤位于浆膜下,8例肌瘤位于肌壁间,1例肌瘤位于黏膜下。8例浆膜下肌瘤中5例肌瘤与子宫呈窄基底相连,3例肌瘤巨大占据盆腹腔将子宫包埋其内。8例肌壁间肌瘤与子宫呈抱球状相连,均有“厚壁征”。1例黏膜下肌瘤在宫腔内塑形生长。CT增强后17例均表现为不均质漩涡样强化。增强动脉期12例肿块内部可见多发杂乱小血管影。增强静脉期8例显示肿块同侧卵巢静脉增粗,3例双侧卵巢静脉增粗。结论 巨大子宫肌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巨大子宫肌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特殊人群吞服异物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特殊人群消化道异物的X线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胸部正侧位及腹部立位X线检查,14例加拍腹部侧位X线检查。86例患者共行121次X线检查,检出不透光异物181枚,最多13枚,最少1枚。结论 X线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消化道内不透X线异物的存在,但仍存在不足,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7岁。体检发现腹膜后囊性占位,疑似输尿管囊肿,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复诊。体检:患者精神状态可,无腰腹部疼痛,无放射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血压:130/80mmHg ,体温:36.5℃,呼吸:18次/min。超
  声发现腹膜后脊柱右侧旁见一长柱状囊性无回声区,后方回声明显增强,其下端呈多囊样改变,病灶上缘贴近肝右叶脏面,下缘终止于前列腺内,边界清,囊壁菲薄、光整,张力饱满,部分囊壁见条片状强回声,后伴声影,病变未与右侧肾盂、肾盏相通,右肾呈受压改变,下端与膀胱无开口,膀胱局部受压。诊断:腹膜后囊性包块。因肿块范围较广,遂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包皮红肿,包皮不能上翻,冠状沟处约蚕豆大小肿块,无红肿热痛、化脓,无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在当地医院行抗炎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自述有包茎病史。专科情况:阴茎包皮口红肿,质地僵硬,包皮与龟头粘连严重,阴茎背侧冠状沟处可及肿块,大小约1.0 cm×1.5 cm,表面无糜烂出血,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计数290/μL(正常值0~28/μL),红细胞计数57/μL(正常值0~17/μL),潜血(+)。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5天前运动时不慎拉伤左侧腹股沟,即感左侧腹股沟处剧烈疼痛伴左髋关节及左下肢活动无力,疼痛呈持续性,活动后加重,余无不适。入院时查体:左侧腹股沟压痛明显,双侧股四头肌无明显萎缩,左髋“4”字征可疑阳性,左下肢外展受限。胸片及 B 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 线平片:左耻骨上支内囊性骨密度减低区,边缘清晰,略呈膨胀性改变(图1)。CT:左耻骨上支内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区,边缘光滑,可见硬化缘,范围约41 mm×54 mm,病灶后缘的骨皮质吸收消失,病灶内密度均匀,CT 值约53 HU(图2);增强扫描示病灶由髂内动脉分支供血,内部结构显著强化,且可见小片状无强化区(图3)。MRI:左侧耻骨上支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长 T1、长 T2信号,信号均匀,长径约66 mm,边界清晰;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左侧闭孔内肌受推移(图4)。手术所见:左侧耻骨内可见灰白色鱼肉样组织,破坏耻骨后壁并占据整个闭孔,肿块内血管丰富,直径约5 cm。病理诊断:左侧耻骨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 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组织起源说法不一,但一般认为来自肾上腺造血组织[1,2],可能与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它可为双侧或单侧肾上腺淋巴瘤,且无淋巴结和其他结外器官的受累及无同细胞型白血病,此病临床非常少见[3],易误诊。基于此例影像学检查较全面,特提供给大家参考,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肾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ureStart 造影剂追踪技术进行肾动脉成像检查,将76例肾动脉病变患者的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通过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血管探针(vessel Probe,VP)技术处理.结果 76例中包括肾动脉瘤5例、肾动脉狭窄17例、肾癌12例、马蹄肾3例、单纯肾动脉变异39例;VR及MIP图像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在发现肾动脉变异及动脉瘤方面优势明显;VP及CPR可准确测量狭窄血管的长度和最窄直径.结论 64层螺旋CT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和病变,在指导肾脏手术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隔离症1例     
我院CT诊断肺隔离症1例,并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1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肿块,无明显临床症状.正侧位胸片示:右下肺野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CT平扫所见:右下肺脊柱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光滑,大小约94mm×106mm,其密度均匀,CT值约38HU,肿块周围见少量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TLR)4、NF-κB水平的变化及在UC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消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UC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表达率,RT-PCR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LR4、MyD88、NF-κB(P65)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TLR4、MyD88、NF-κB(P65)蛋白水平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UC患者PBMC中TLR4、NF-κB明显增高,临床可通过检测TLR4、NF-κB水平判断UC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